English

王泉根建议加强"成长"版

2008-07-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如果没有《中华读书报》将如何?读书人会不会更寂寞呢?在我而言,没有《中华读书报》恐怕是不可想象的。我对《中华读书报》很有感情,每个星期三下午,就坐立不安,就想着去看看报纸到了没有。报纸当然不

可能要求每篇都精彩。一期报纸有一两篇文章非常精彩就很值了,就像一本书有一两个观点引起思考,就是有价值的。我对《中华读书报》整体的评价是:引领读书,关怀人文,直面学界,敢于批评。

读书报与学术界联系密切,是给读书人看的报纸。《中华读书报》非常有眼光,去年重新设置了“文化双周刊”,对学界问题非常关注,敢于批评。

“书评周刊”出来,中规中矩,没有以前那么活。自从有了“书评周刊”,《中华读书报》把原来那种灵活性、批评问题的尖锐性、关注学术问题的当下性,似乎丢了些。幸好里面还有“文化双周刊”,否则《中华读书报》没有以前好看。我觉得“书评周刊”还可以保存,但是包括“书评周刊”这几个字要不要,可以考虑,是否改称“读书时间”、“读书天地”呢?以前的“科技视野”,我喜欢看,有书评、报道、访谈,很活。书评周刊都是书评文章,只能评一本书,话题放开有难度。“书评”两个字马上把读者和写作者限制住了。感觉就是评书,很多文章就不能写了。不要用形式把自己束缚起来了,写文章是不拘一格的。

我现在做得比较多的是儿童文学,建议加强“成长”版。今天阅读率下降,有所谓“阅读危机”,到处说文学在死亡,其实只是文学发展的途径完全变化了,写给未成年人的文学和未成年人写的文学,不仅没死亡,而且很活。中国作家协会还争取韩寒加入,杨红樱的书发行量两千万之多,当代哪个作家能做到这一步?如果今天的小孩从小能看书,不就是未来文学的读者吗?我觉得,一个月只有一个“成长”版面,太少,与现在出版市场的现状不相称。全国570多家出版社,其中520多家都做过少儿书,这个现实你们应该看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