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者应追求自由讨论的境界

2008-07-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林非 我有话说

近几年的学术研究工作,一方面是出现了解放与开拓的气氛,出现了学术争鸣趋于活跃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却也出现了某些轻浮与腐败的学风,有些混迹于学术界,却野心勃勃想通过各种手段聚敛钱财,或者是混入官场企图往上爬的人们,他们无论对中国或外国的文化史都知之甚少,也并不愿意下苦功夫去钻研一番,却热衷于抄

袭或模仿当前外国学术著作中某些平庸甚至是谬误的说法,就标榜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所谓体系,实际上只是在沙滩上垒起了一个用外国纸片糊成的宝塔。这种曾经甚嚣尘上的恶劣学风,对于建设现代新文化的严肃的任务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腐蚀剂。从根本上来说,也不是学者应有的作风。

在1988年召开的中国鲁迅研究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我致闭幕词时曾针对那些情况说道,“如果有哪一位学者想以自己的主张来指挥一切,谁有不同意见,他就恼火万分,那么他的灵魂中也许会潜藏着专制主义的精神。专制主义精神是对于人的强烈的腐蚀剂,真正的学者应该十分注意避免这一点”,“学者的格言应该是,我时刻肯定我自己,我也时刻否定我自己。只有这种自由讨论的境界,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否则学术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那种缺乏学者应有素养的不正之风,在鲁迅研究领域也是有反映的,往往不是从中外文化传统的平行轨迹和冲撞的交叉点上扎扎实实地去分析和研究鲁迅,而热衷于照搬某种并不适用的模式去宰割鲁迅的话语,表面上看来似乎新语迭出,眩人眼目,仔细分析起来其实是丝毫也没有推动研究工作的前进。正是这种投机取巧而又咄咄逼人的学风,凶狠地否定了所有的研究成果,对前人采取一笔抹煞的态度,这其实是极不可取的,完全违背了建设民族精神大厦的准确心态。

在这几十年中间,鲁迅研究自然也受到了比较封闭的时代风气的局限,却也是得到了重大收获的,即以鲁迅研究大家冯雪峰、李何林、王瑶、唐?和陈涌的研究著作而言,就都在这个领域中推动了研究工作的进展,产生过广泛的积极影响。我至今还听到不少跟自己年龄相仿的鲁迅研究家说起,在20世纪50年代读了陈涌《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之后,都觉得受到极大的启发。我自己也是如此,深感陈涌对鲁迅那种清醒、深刻和独特的现实主义道路,理解得极为透辟。而正是这种“几乎是无事的悲剧”式的现实主义,道出了广阔无垠的时代悲剧的重要实质。陈涌十分强调这种忠实于生活的完全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不仅在当时,就是对于今天来说也无疑都是一种超越凡俗的真知灼见,当然他的这篇论文也不能不受到那个时代某些思想方法上的局限,如果只是抓住了这一点,却看不到他那些弥足珍贵的超越了时代和升华了人生的见解,粗暴地将其一笔抹煞,这自然是违背了学者应有的科学态度。

鲁迅曾说过一句所有学者都应该重视的话,“不要只用力于抹杀别个,使他和自己一样的空无,而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三闲集・鲁迅著译书目》)。如果不是确切地了解和掌握“前人”的成就,那是不管怎样抡起大斧来砍杀,也不可能超过“前人”的,全部人类的文化史都在证明着这一点。我从来反对狂妄地砍杀“前人”;而一贯主张在“前人”的基础上迈开步伐,认为“完成一部论著须要付出十分艰辛的劳动,所以千万不要轻易否定前人的学术成果,这种轻薄和狂妄的态度是有害的。当然如果从分析全部思想材料的角度出发,对这些论著提出严肃认真的批评意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真正的科学态度应该是发扬前人的长处,避免前人的短处,吸取前人所提供的珍贵思想材料,沿着他们跨出的脚步,一步步地攀向科学的高峰”(《文学研究入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