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年轻作者眼中的书评周刊与书评

2008-07-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眉睫 我有话说

近四五年来,我与许多读书类报刊产生了密切联系,其中有些报刊对我的悉心栽培常让我感怀于心,例如《中华读书报》《藏书报》《香港文汇报》《开卷》《博览群书》《鲁迅研究月刊》等,当然最早是《中国图书评论》发了我多篇书评。正是由于以上报刊的牵引,我才走上了书评写作之路。《中华读书报》的“书评周刊”即将

出满百期,闻报社拟举行一些纪念性活动,心底遂涌起许多感慨,打算借此机会说说印象中的“书评周刊”以及我对书评的一些不成熟看法。

我最早与“书评周刊”有了联系是在“书评周刊”创刊不久。当时一位编辑先生在一朋友处读了我的一篇文章,觉得可以用在“书评周刊”上。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文章,从此书评写作的热情更加高昂,因为我把《中华读书报》看得很高,被它认可对我是极大的鼓舞。可惜一直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这位编辑先生是谁。或许,一个作者对于编辑的认可,在内心里总是充满感激的!这种感激与一般的帮助带来的感激有所不同,因为这不仅仅是帮助,更是被认可与接受。

然而,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给“书评周刊”投稿都没有采用,我怅然许久,仿佛它又将我拒之于门外,不理不睬,让我觉得好遥远……只是,我有一股韧性,能够坚持不懈,一年半之后,我又在“书评周刊”发表文章了。而且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我发了五六篇之多,作为一家周刊,编辑竟舍得这样去栽培一个年轻作者!

关于“书评周刊”上的书评,我觉得是比较纯正的书评,既贴近一般读书人,又注重文化,并适当靠近学术。在当今书评报刊中,坚持这种严肃的书评已经不多,许多报纸的书评版都已经大众化,跟着大众读者走,追求时髦、瞄准市场,而不是面向读书人。在这一恶风影响下,真正的书评已经不多见,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学术期刊或专业书评杂志中。而《中华读书报》同样面临大众读者问题,它也能坚持纯正的严肃的书评,委实难得!

关于书评,我觉得不属于一种独立的文体,更不存在什么“书评学”。它仅是评论的一种,只不过其对象是书而已,好比乐评、影评、球评、时评等,也是评论的一种,因对象不同乃有不同的名称。如果存在书评学的话,那岂不也有乐评学、影评学、球评学、时评学么?那天下的学科、学问也真是太多了。各人对一本书的感受不同,看法不同,然后书评的写法也不同,自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相貌的书评来,但这些都不能算书评的类型。假如书评存在类型的话,并且出现类型化书评写作,那只会降低书评写作的层次,使其减少了独创性,而增加了可复制性,这样对书评和图书的伤害是极大的。书评作为评论的一种,其核心仍然在于独创性、个人性,包括独特的视角与感受、新颖的论点与写法、切实的表达与呈现等,或者以某一点为切入口带动对一本书的评价。如勉强要我将书评加以分类的话,也只有两种:一是读后感,二是专业的学术书评。前者层次较低,一个普通读者都可以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后者非常专业,且注重学术。当然在平时所能见到的书评中,也经常有两相结合的情况,例如“书评周刊”上的许多书评,所以这种分法有时也显得很勉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