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此拙劣的伪造

2008-07-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陈福康 我有话说

6月20日上海《文汇读书周报》刊出《博古斋推出新文学专场精品荟萃》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最引人注目的话:“本专场最大的亮点是一批名家签名本,其中首推当属有鲁迅、刘半农题签的《梅兰芳歌曲集》。此书特为京剧大师梅兰芳赴南美演出而于民国18年印行出版,由著名音乐家刘天华亲自将京剧唱腔从中国传统字谱制成五

线谱,是研究梅派唱腔的重要资料。当时由刘天华监制、以成化宣纸精印编号特装本50部,每部线装2巨册,本书为特装本第24部。刘半农题赠鲁迅后,鲁迅十分喜欢,复题署‘天华、半农新作,迅自留’。本书成就多位文化名人结缘,价值不菲当可预期。”

在此之前,沪上别的报纸也刊出过这一消息。

我一看到此一消息,就可以断定:这个所谓的“鲁迅题字”全然是拙劣的伪造!我连看看这一“鲁迅题署”的照片的兴趣都没有。但我还是在上海鲁迅纪念馆王锡荣先生处看到了这一照片,没想到同时居然还还看到了沪上某著名学者认定它确是“鲁迅题署”的亲笔信(照片)。锡荣兄也认为这一“鲁迅题署”是假的。他指出,这几个字分开看,每个字都有点像鲁迅写的,但合在一起,就缺少了那股“精气神”。我觉得很有道理。但锡荣这话听起来比较“玄”,也许有人不信,其实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破绽的,是这一题词根本就完全是文理不通的东西。

首先,什么叫“自留”?只有在自己写的或译的、编的书上,才可以写“自留”。在别人的书,或别人送的书上,是绝对不能写这个“自”字的。我想这是最简单的常识。就在我看到这期《文汇读书周报》的同时收到的6月18日北京《中华读书报》上,就有一篇文章《傅雷“自存”〈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流徙传奇》,傅雷所题“自存”的,就是他自己翻译的书。

所谓“刘半农题赠鲁迅”也并无其事。这段题字是“品论梨园艺事当作考订北平社会旧史不知君以为如何”,内容简直莫名其妙。到底是“要品论梨园艺事,应当考订北平社会旧史”的意思呢,还是“本书品论梨园艺事,可作考订北平社会旧史看”的意思呢?二者都扯不上啊!难道刘半农是教诲鲁迅,你要品论本书,应当先考订北平社会旧史?本书既然只是五线谱的梅兰芳京剧唱段,那么也就根本不是“品论梨园艺事”的书,也根本不能“作考订北平社会旧史”看。刘半农会写出这样不通甚至不敬的话来给鲁迅?而且,这所谓的“刘半农题赠鲁迅”,根本就提也没有提到鲁迅,有这样“题赠”的吗?

再说什么叫“新作”?只有新创作的(也许也可包括新翻译的)作品才可以叫“新作”。这也是一个简单的常识吧?刘天华只是标上五线谱的梅兰芳创作的歌曲集,是不是可以称作刘天华的“新作”?特别是,刘半农与这本书是什么关系呢?他仅仅题了这么奇怪的一段话,鲁迅就会称它是刘半农的“新作”?

锡荣还谈到鲁迅对梅兰芳的看法和态度、鲁迅与刘天华、刘半农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但我认为这些都是已经不需多说的了。而且,鲁迅与刘半农熟,与刘天华还不知道认不认识呢,刘半农是兄,刘天华是弟,但“题词”竟写作“天华、半农”,也是不合情理的。因此,我认为这是文化程度很低的人的伪造。早就听“行内人士”说过,如今社会上为追求“价值不菲”而能假冒鲁迅手迹的“高手”有好几个呢。

至于前面提到的沪上某著名学者,我是尊敬他的,但在这个问题上他的看法我却绝对不敢苟同。我想,这应该是他“智者千虑或有一失”吧。如果他不同意我的看法,坚持认为那是真的鲁迅的题署的话,那么,只要他举出古往今来有哪一位学者文豪在别人送的书上写“自留”的,我马上就认错。

在这一期《文汇读书周报》的《读者短笺》中又看到一篇《吴祖光有那么“傻”么》,觉得很有趣,我也想问一句:鲁迅有那么“不通”么?

伪造鲁迅的题署,是不能允许的!如此拙劣的伪造,还得到名人学者的吹捧,还在报纸上大吹特吹,据说拍出了20万元的高价,真是可惊,可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