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则轶闻看诗坛

2008-07-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马斗全 我有话说

中镇诗社诗人胡迎建教授所著《一代宗师陈三立》,为陈三立研究之力作,甚可读。本人读后颇多受益,深佩著者之功力和认真精神。而所留印象最深者,却是关于陈三立的一件轶事,即与泰戈尔之会晤。

陈三立,号散原,人称散原老人,晚清以来大诗家,其子陈寅恪也为著名诗人。陈三立与泰戈尔之会晤,使人颇多思

考。

1924年4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诗人徐志摩等由北京专程赶往上海欢迎,然后陪泰戈尔来到杭州,特意拜晤了陈三立先生。其时陈三立寓居杭州西湖边,所以在西湖名刹净慈寺与泰戈尔会晤,由徐志摩作翻译。会晤中,泰戈尔以印度诗坛代表的身份,送其诗集给陈三立,并希望陈三立以中国诗坛代表的身份,回赠他一部诗集。陈三立谦谢说,自己不敢以中国诗坛代表自居。于是有人请陈三立和泰戈尔合影留念。合影照片刊于上海《申报》之国庆纪念增刊,配有两人手迹,题为《亚洲两诗人之墨迹》,并有长篇文章赞颂。其后有论者称:“华、印两诗人,各为其国之泰斗,比肩一帧,接迹重洋,诚近代中印文化沟通之佳话,尤国际诗人罕有之事实也。”

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反对文言文,反对传统诗词,至五四运动更是异常激烈。泰戈尔访华,正在五四运动数年之后,传统诗词进一步受到批判和抵制,自由体新诗正大行其道,徐志摩又为新诗的积极倡导者和新锐诗人,而且泰戈尔更为自由体诗大诗人,他们却以陈三立为中国诗坛之代表,更称泰戈尔、陈三立为“亚洲两诗人”,殊发人深思。这固然是因为新诗还没有名诗人,但分明反映了旧体大诗人在新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我们约略可以看出,当时在这一诗坛重要事件上,新诗人对旧体诗人的尊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