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作家学者磨拳擦掌迎奥运

2008-08-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舒晋瑜 我有话说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一个新的高峰。作家王蒙别具一格地称之为“一次精神的中国与世界的共舞”。王蒙说,是世界为我们带来了现代国际体育项目与规则,记录与榜样,带来了奥林匹克事业与奥林匹克精神。再过两天,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实力与文化,许多作家已经

行动起来,有的在报刊上开专栏写评论,有的直接参与奥运采访,出版了多部与奥运主题相关的作品,而到北京采访奥运的国内外记者多达几万人,他们将以新闻的形式,记录下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学者作家,看看他们如何以不同的形式迎接奥运,对北京奥运会又有着怎样的期待与深思。

写文章 开专栏 投入奥运

一辈子热爱文学的王蒙对体育同样怀着浓厚的兴趣,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他已接受了若干媒体邀约,写了多篇有关奥运的文字。他列举出一长串的优秀运动员及其精彩之处:“我特别希望为外国的乒乓球而欢呼,因为在这个小球上,中国的优势太强,所向无敌的无对手比赛并不是是最好看最有魅力的赛事。所以我高度欣赏韩国运动员朱世赫与女运动员金景娥的削球,他们削球的观赏价值是第一流的。我也喜爱天真纯洁友好的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和德国好手波尔、丹麦放高球的能手梅兹。有好的对手才有精彩的比赛,有好的能欣赏双方的精彩的观众才有现场的热烈与友好,当然,还是给本国的加油更有声势一些。”他说自己喜欢巴西女排,她们打得有一种大气,她们的舒展开朗的形象也令人振奋;更不要说她们的发球了,观之神往。中国女排与巴西女排对阵,不管谁赢谁输,双方都是好样的。其他古巴、意大利、俄罗斯的女排,也完全有理由赢得广大观众的欢呼。

“我还喜欢俄罗斯的带有舞蹈艺术家风格的体操选手。喜欢罗马尼亚的女子体操的耀眼明星。喜欢欧洲与拉丁美洲的足球名脚。喜欢大罗小罗的个人技术也喜欢德国足球的精确与集团化。喜欢泰国、伊朗、韩国的举重大师。原来举重也是这样好看,发力的那一刹那响彻宇宙的是生命的颂歌。喜欢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的篮球。喜欢NBA的惊天杂技。喜欢大薇与小薇的健壮、沉著、自信。欣赏乃至陶醉于莎拉波娃的颀长的秀美与天才,还有她脸孔上发狠时的悲壮与娇憨的结合。喜欢费德勒的高雅、沉静、王者风范。喜欢美国田径运动员的集体优势,喜欢非洲的长跑火车头。喜欢看法国人的击剑,英国人的马术,美国人的拳击……”王蒙说:“我们是参与者,是中国国家队的后盾,同时我们是主办者,是世界的东道主,是全世界运动队运动员的后盾。这两个身份时刻也不能忘记,不能偏废。我们要为中华而欢呼,我们要为世界而喝彩。我们要为中华体育健儿的优胜而扬眉吐气,同时我们也要为所有外国运动员的好成绩、新记录而欢欣鼓舞,他们的胜利同样是北京奥运会的胜利,是人类体育事业的胜利。我希望在奥运会上我们能够得到两面金牌:第一面是比赛成绩的辉煌之金。一个是人民与国家的文明程度与文明胸怀的辉煌之金。”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陈建功应邀在《北京晚报》开设“陈记贴吧”,计划写30篇感受奥运的短文,陈建功戏称这一举动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所带来的欣慰,“固然比不了当年刘长春带上张学良资助8000银元,只身赴美参赛的悲壮,也比不了某位球员今儿说落选,明儿又被捞进‘国奥队’的欣喜,我想自己‘欣慰’一下总是可以的。大概类似于街头挂彩旗、摆花坛的花匠,或者街道上巡逻的大爷大妈,不管贡献多大,好歹也算‘报国有门’,跟奥运沾上边啦。”

作家徐坤刚刚完成了《八月狂想曲》,对北京奥运会自然有着更深切的体会。徐坤说:“目前来讲,最大的期望,是它能开成一次平安的奥运会,和谐的奥运会,展示北京英姿和东道主风采的运动会。至于运动员能拿几块金牌,中国在奖牌榜上能排第几,我想,现在,都变成了其次的问题。只要每个运动员都尽力了就好。每个跟北京筹办奥运过程一同走过来的北京公民,都亲眼看到了、亲身体会到了筹备奥运会这七年间,北京付出的巨大辛苦!今天它终于来了!盛大华彩的演出终于如期、如愿的开始了!想起来,简直像做梦一样!我们只求演出顺利、成功。别的,一概不奢求。”徐坤是个足球迷,但是在奥运会上,她说主要关注的还是田径和游泳等水上项目,“还有乒乓球和篮球。希望那些老将们保持住荣誉,把家门口的告别演出搞得完美一点;同时也更希望见到新人辈出,比如说希望看见小将郭跃能飞速成长,接替张怡宁的乒乓‘大姐大’位置。”

徐坤表示自己会去现场看奥运,去击剑比赛馆为栾菊杰喝彩。“太感动了!栾菊杰!这是一个真正的现代版剑侠的故事!人啊,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也就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中国精神!有了这种精神,难道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吗?”

徐坤说奥运期间会停止一切无关活动,主要是看比赛。“除了看比赛,我还会给报纸上写一些观赛文章。”

作家孙晶岩在部队曾荣获女子中长跑冠军,手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射击总分冠军,现在,她仍然长期坚持游泳、跑步、练搏击操,去年还与儿子一道跑完了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全程。对体育的酷爱使孙晶岩18年前创作了反映中国足球队为国拼搏的报告文学《冲出亚洲的坎坷》,又用3年时间采访了400多位奥运人士,撰写了全景式筹办奥运的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自7月28日,孙晶岩在中国作家网首页开办了“晶岩天天说奥运”栏目。

调整时间看比赛

作家徐小斌平时很喜欢体育运动,看电视看得最多的就是体育频道,其次是科技频道。虽然她不去现场,但仍对一些比赛极度关注。“最关注的当然是110米栏。刘翔今年的状态堪忧,罗伯斯打破了他保持的世界纪录,就更让人觉得悬念迭生。但无论怎样,飞人在我心里的位置都不会变。”

徐小斌关注的还有足球,尽管知道结果不会怎么样。“还差20多天比赛还换帅,本身就让人觉得玩得不靠谱了。其他的,女排、跳水、羽球、网球、乒乓、射击等等都会关注。”

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的李鸣生,曾在中学时短跑全县第一名,全市第三名,还做过篮球、排球裁判,至今兴趣不减。他也对刘翔表示隐隐的担心:“我最关注奥运会的田径和足球。但我对足球最放心,对刘翔有点担心。”他告诉记者:“奥运会期间我会严格遵守一个公民应遵守的各项规矩,尽量少开车外行。”

和自己看文学作品的选择类似,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兼东亚研究系中文教研室主任的李彦,看比赛时把有没有“中国”作为关键的选择。她告诉记者,2008奥运会是全中国盼望的事情,海外华人心向着中国。“我会看有中国人参加、而且是有希望拿冠军的体育项目。否则即使有再好的技巧我也不看。”

作家曾哲的奥运题材作品《觉建筑》完成后,会有时间关注奥运会期间的各种赛事。“北京奥运会期间肯定要看足球,其他的竞技项目,只要时间允许我都看,包括台球以及自己从未‘染指’过的高尔夫球等等。我能从中感受到规则下竞争的胜利,而不是放任状态下的胜利。”

作家苏童年轻时是北师大篮球场上的神投手,还曾经是中国文坛首支足球队―――江苏超世纪作家足球队的主力队员。这个体育迷表示自己“肯定是放下笔来看奥运会了”。

而热衷于田径和足球的毕飞宇也说,奥运会期间自己不写东西。因为自己是体育爱好者,在这个期间写的话也写不好,干脆不写了。毕飞宇最喜欢看的是田径项目的比赛。

河北作家何申说,自己跑不了也跳不了,只有看的份儿。但看也得讲究,“我每看一个项目,都要给自己炒个菜,坐在电视前整几口小酒。”

奥运期间照常忙

从外地出差回到北京的作家张抗抗,再次感受到北京浓郁的奥运会气氛。她觉得自己的担忧有些“婆婆妈妈”:“我希望奥运会能平平安安度过,别下雨。”她会从审美的角度看一些项目,“我会看足球决赛、体操、跳水等等优美的项目,当然还有开幕式。”张抗抗说,自己在奥运期间会写些短文,这次出差她走了很多地方,因此利用大家看奥运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跟张抗抗一样,有些学者也利用奥运时间继续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说他在奥运会期间会埋头研究先秦诸子,进行思想“还原”。他认为现在国学研究有点虚,热闹的东西多,深思的东西比较少,因而他想对中国思想原创和初建时期的诸子进行梳理研究。“过去的研究更多的是从他们的思想体系角度,用西方的概念解释,其实诸子的文章是人类的原始智慧和思想,所以我想把诸子进行还原研究,通过现有文献、考古、田野调查和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把诸子生存的状态和思想情况进一步深入调查思考。”杨义最近还对《论语》进行分析,将发表在《文化遗产》上。杨义对此次奥运会表现出很乐观的态度:“中国在奖牌榜上会取得领先地位,因为中国已经具备这个实力。”

刘梦溪最近刚刚完成了6万字的文章《为生民立命》。他觉得自己是真正打通了宋代思想史,对张载的解释特别到位。他认为当下讲国学太偏了,到底什么是国学?过去他出版过《论国学》,而新完成的《国学辩议》讲的是全新的东西。他的学问所长本在明清,自以为宋代是薄弱环节,但是近一年多他进入宋代的研究,发现打通了学问,心里无限愉快。刘梦溪说,奥运会上一些最精彩的东西他肯定不会放过,“我很喜欢体育运动,很多项目都喜欢,中国足球使人丧气,但足球赛一定看。我对奥运会有很大期待,开幕式肯定会看。开幕式由张艺谋设计,不知道他近年的艺术眼光走向如何,中国元素会有哪些,我会没有偏见地去看。跳水、篮球、乒乓球的决赛……中国占优势的项目我都会看。”刘梦溪认为应该用平常心看奥运,有得必有失,有胜必有败。胜了固然好,败了也值得欣赏,应该更重视比赛的过程。

学者周国平说自己从来不太看体育节目,但“中国承办奥运会是大事,是特别大的荣誉,也特别在乎通过奥运会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因此他会看开幕式以及有目的地看一些项目,“毕竟期待了那么长时间,大家都会有好奇心。但另一方面,也不要太在乎,让精神太紧张。奥运会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

周国平仍然会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读经典作品,充实自己。目前正在阅读的是西方经典作品,关于古希腊、古罗马这一领域的作品,他读得很慢,有的过去读过,有的没读过,都重新读一遍,认真地读、认真做笔记,再以某种形式整理出来。他的阅读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计划的,一种是随机的,主线还是有计划阅读。最后肯定要写一点东西,整理笔记。

作家残雪正在改编自己的短篇《双重的生活》,是与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国际乐坛作曲新秀王琳合作撰写,所有歌词、音乐提示都是残雪写,王琳写乐谱。改编后的歌剧英文名字叫《泉》,将于2010年慕尼黑音乐节双年展演出,因为是联展,还会到北京来演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