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童媒应战“艰难时世”

2008-08-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香 我有话说

  种种微澜,在第5年、第10年甚至更遥远的时候会日渐壮阔,少儿报刊的版图将因此重构――

这一年,对许多少儿报刊的老总们而言,并不是温暖的一年。

不管是教育系统和共青团系统麾下的少儿报刊,还是社办期刊,或是独立刊社,他们

都将面对自己的“艰难时世”。几乎每一家少年儿童报刊都在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进而重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主办、内蒙古青少年杂志社承办的首届“中国少儿报刊发展高峰论坛”暨“全国少儿报刊第二十届年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群贤毕至,论道少儿报刊之体制转变、机制改革、竞争生存。

大河决堤,所到之处有的被淹没,有的则淤积成肥沃的河滩地。那些不尚空想、有敏锐嗅觉和开阔视野的人,就将是寻觅到新河滩地的人。在大多数人还在掰着指头掐算改制得失时,具有商业头脑的精明人士已经迅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而种种水面微澜,在第5年、第10年甚至更遥远的时候会日渐壮阔,少儿报刊的版图将因此重构。

  “全员全天候发行”

与大众媒体、尤其是时尚报刊不同,由于区域性特征明显,加之目标读者群尚不具雄厚消费能力,少儿报刊的主要经济命脉不在广告,而在发行。河南教育报刊总社下辖四报(《教育时报》《小学生学习报》《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小学生英语报》)四刊(《小学教学》《河南教育》《中学生阅读》《中学生数理化》),在经历了发行总量曾达748万份的辉煌时期后,一路狂跌。目前,已经止住下跌势头,稳定在500万份左右。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河南教育报刊社办公室主任、社长助理荆西海将原因首先归为创新体制、完善机制。目前,河南教育报刊社明确自己的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性质,成为自收自支的单位;尊重市场规则,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对内,编印发一条龙,对外,品牌、征订、经营一体化,适时拓展多元化经营。目前,河南教育报刊社下辖广告公司、印刷公司、发行公司、后勤服务公司,还设河南教育读物发行总社、旅游公司、速成教育中心等。据记者了解,图书开发和教育培训已经成为河南教育报刊社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管理上,河南教育报刊社实行社长责任制为特征的社务会责任制,社务会为最高决策机构。社务会任命所属部门一把手,部门一把手提名副职,由分管领导任命。部门一把手和副职共同聘用部门工作人员,“务必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业、感情、待遇留住人才”。荆西海强调。

业内人士所关心的发行方面,河南教育报刊社在省内主要实行责任人制度。“在省内外、行业内外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在报刊业微利保本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调动全社力量,全体发行,全天候发行。”荆西海说。

何谓责任人制呢?具体来说,河南教育报刊社社委会成员在河南省内都有具体负责的地市,譬如,荆西海负责洛阳地区,其他社委会成员也是如此。河南省内一共18个地市,都有社委会成员作为该地市的发行责任人,无一遗漏。同时,每个县、每一城区都有小责任人,大都由河南教育报刊社编辑兼任,小责任人向大责任人负责。据记者了解,仅荆西海负责的洛阳一地,今年的目标发行数就为十万三千多份,其严密编织的发行网络功不可没。

省外,河南教育报刊社主要是三条腿走路,即教育系统、邮局系统、民营系统,即自办发行、二渠道发行和邮局发行。“要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行政力量逐步弱化,还按照过去的思路发行是不行的。”荆西海透露,河南教育报刊社还将组建发行总公司,以取得更大的发行资质。据记者了解,为调动邮局的积极性,河南教育报刊社让出的折扣、即发行费为总款项的35~36%。

一位业内人士说,河南教育报刊社很重视“人”的因素,老荆那里和邮局的关系好,和学校的关系好。

但荆西海显然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他表示,河南教育报刊社高度重视人的因素不假,但关键在于狠抓编辑队伍的建设,编辑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报刊的发行量,没有这样一支队伍,即使把同类报刊的名牌栏目挖过来,同样无济于事。

“只有把报刊的使用价值让渡给读者,才能实现其价值。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报纸的有用性的问题。”荆西海称,他一向坚持把编辑部定位为教育教学研究单位,编辑对课改、考改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研究和独立见解。他透露,河南教育报刊社的编辑从听别人讲课,到自己研究,终有所长,又被别人邀请讲课,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仅《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从2000年开始,先后举办了一万多人次参加的教材培训会、中考报告会,拉近了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毋庸讳言,为报纸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市场化运作机制是核心”

什么是提升少儿报刊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有人认为是产品群,有人认为是渠道的建设经营,荆西海认为是人才队伍的建设,而在少儿报刊协会常务理事、青岛出版社少年期刊中心总编辑李茗茗看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才是提升少儿报刊市场竞争力的核心。2001~2007年间,这位女帅率领的青岛出版社少年期刊中心规模、利润增长了四倍多。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建立市场竞争力的原动力。”李茗茗说,“激励机制的关键在于目标的设定,而目标体现在杂志社和员工本人的目标需求的结合。员工到我这来工作,他的需求无外乎两类。其一,事业发展,特别是年轻员工,更注重能否给他更好的工作机会;其二,物质方面的目标。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一个比较丰厚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李茗茗的具体措施是,制定内部奖惩制度,基本工资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量、工作质量核发,真正实现优劳优酬,“员工都比原来拿得多了”;制定内部目标责任考核,把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比如《红蕾》杂志,社里给我规定要完成10%的增量,那我只能分解到这个部门,完成10%的增量才能拿到你的绩效工资;但超额部分的30%我都奖励给你。对于一些不能定量的岗位,我从总奖金提5~10%的额度,作为总编辑奖励基金的方式奖励。”

消除身份差异、实现岗位更替,也是李茗茗努力的重点。“期刊中心的中层管理岗位原来全部是在编人员,但确实存在在编人员能力不如聘用人员的问题。两年前,我争取领导的支持,对所有的中层管理岗位实行竞争上岗,聘用人员进入了中层管理岗位。各刊实行执行主编负责制,我不参与具体编辑环节;主编和美编实行双向选择,没有人选择的美编,我只好解聘。为了缩小在编和聘用人员的收入差距,以中心成立那天的销售收入为基数,基本工资我不能动,但是超过这个基数的部分,全部同工同酬。”

来自市场的及时反馈是实现刊社快速反应的保障。在青岛社的期刊中心,市场部要根据少儿报刊市场的变化定期提供信息,定期反馈在与渠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各刊主编和编辑部要定期分析同类竞争刊物的变化、内容和策划,定期制作反馈意见表,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市场变化要快速落实到产品结构、选题策划、装帧设计、经营策划的各环节。”李茗茗说。

“政府不会救股市,政府也不会救少儿报刊”

面对政策变化、机制转变,民营资本以及网络媒体的双重夹击,少儿报刊未来的出路在哪里?闫银夫认为,“国家不会救股市,不会救房市,同样也不会救少儿报刊。我们的出路就在我们自己手中,研究我们的内容和市场”。而记者从一位《语文报》的编辑朋友处听到过一个类似于传奇的故事。《语文报》旗下杂志《小学语文通讯》的元老编辑,只身到一个对《通讯》尚显陌生的城市开展征订工作,赤手空拳打下天下。山西语文报系的编辑的业务能力在业内是知名的。

中国少儿报刊协会副会长、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总编辑陈伟新则提出,媒介要和教育联姻,传媒要成为除学校、家庭以外的第三教育系统,成为一所看不见的学校。

“每一家报刊都是一所学校,只是没有围墙,没有教室而已。而且,这所学校的课程甚至比部分传统学校的课程更具影响力,吸引力。既然是看不见的学校,那就要接受读者的选择,如果你的内容别人可看可不看,那你的报纸别人就是可订可不订。”陈伟新说。

“其实,学校里教的知识70%在社会上都无法用到,工作岗位所用到70%的技巧和知识学校也无法教到,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更广阔的世界。教育离开媒体的支撑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陈伟新强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