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平常日子的平常阅读

2008-08-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江筱湖(中国图书商报•大众出版执行主编) 我有话说

日子被分割成两部分:工作时间和陪孩子胡闹的时间,读书的工夫所剩无几。偶尔有空读书,娃娃必急火火地来敲门,然后冲进来,此举着实令人心折。所以,近两个月书读得不多。

“纯情教主”明晓溪的新作《旋风少女》(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25.00元)继续纯情,讲述一个天才跆拳道少女的故事,励志

啊言情啊道义责任是非啊,里面都有,重要的是的确写得好看。一代一代少女读者的青春读物,从琼瑶、岑凯伦、严沁、席绢又到今天的明晓溪,评论家和文学史撰者不必苛责其文学价值、传世与否等问题,这类作品是每个时代的必须品,不该被轻视。乐小米的《谁教白马踏梦船》(春风文艺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6.80元)也属此列,主题向上文字优美,展现纯洁的友情或者爱情,读起来令人愉快。对我个人来讲,这类书不高兴的时候读一读心情就会变好。

过去风云激荡的30年,中国人在观念、经济、精神上的进步用风驰电掣来形容并不为过,《国运――南方纪事》(吕雷、赵洪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58.00元)与吴晓波的《激荡30年》对经济领域30年的分析解剖不同,它自上而下描写了过去30年间,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领导者们是如何开风气之先,在没有前人经验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的。该书颇具文采、史料扎实,是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近期两本红学著作相互对照而读,兴致盎然。一本是周汝昌老先生的《红楼别样红》(作家出版社2008年4月,26.00元),另一本王蒙的《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都是短文合集,各有妙处。周老先生胜在挖掘《红楼梦》文字背后的历史真实,大部分观点都能令我接受,王蒙则胜在联系今日实际主讲人际关系学。记忆里读第一本红学论著在中学,应该正是周老先生的《红楼梦诗词评注》,似乎那时还是宝黛钗三人绝对主角,潇湘妃子很可爱“贵妃”姐姐比较阴险,许多年后,湘云早已异军突起兼二者之美,成为呼之欲出的第一女主角。少年人读红楼,建议哪个大家的解析都不要看,家家讲得都有道理,但讲着讲着都会进入穷究细节的胡同,让读者容易先入为主,带着情绪看书,这样看不到真的“红楼”。说到红学家,总想到一段典故:两派红学家电梯相遇,其中一位激烈地要求电梯赶紧停下,因其不要和“无耻的人”共乘一部电梯。你可以说这种行径多么幼稚啊,你也可以由衷地感慨:大把年纪还能这么性情,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另有一本对话集《马未都说马未都》(中信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28.00元),比一般的对话集有内容,马未都说了很多心里话,足见他是个可爱的人,有钱,但不是暴发户的有钱,活得很明白。台湾武侠研究大家林保淳的《解构金庸》(中国致公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是比较明显的拥金抑古派,但研究相当深入,是继陈平原的《千古文人侠客梦》后,又一本能看得进去的武侠研究论著。书中还提到了内地武侠研究者与港台武侠研究者相遇之后因见解不同产生的微妙气氛,令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