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分庭抗礼,还是自投罗“网”?

2008-08-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舒晋瑜 我有话说

许多出版社的老总觉得目前的出版业已是四面楚歌:刚刚遭遇纸张涨价,下一步印刷费也要涨,电涨价,油墨涨价,劳动成本提高,但更大的问题来自网络阅读的冲击,文学图书越来越不好做了。

面对网络这个对手,摆在出版

社老总们面前的,似乎有两条路:一、分庭抗礼,各搞各的,你玩你的鼠标键盘,我弄我的纸张油墨,看谁能把谁吃掉;二、我也上网看看,大家合作,你有大把的美元,我有大把的资源,你有大把的年轻读者,我有大把的资深作者,干吗不一起赚大把的钱呢?

说的容易!现在的问题是,这两条路都不好走。

所以,老总们十分郁闷。

2008年7月4日,盛大文学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小说家刘震云(中)和海岩(右)含笑举杯,向盛大网络CEO陈天桥(左)道贺。这其乐融融的一幕,想必会让不满现状、又担心未来的传统出版业老总们心怀忧惧。

摄影:多宝鱼

年轻人都去上网了

春风文艺出版社社长韩忠良对中华读书报诉苦说,这几年文艺社的日子一直不好过,“文学书版税高,印制成本高,出版社很多时候利润都是负的。有教材项目的文艺出版社还好一些,大多数文艺出版社生存艰难。表面看文艺图书在市场上非常活跃,细看榜单大多数是文化公司的图书。”

韩忠良认为图书公司与出版社相比,因为出版成本不一样,竞争就不在同一层面上。“图书公司机制灵活,作者资源占有优势,一些出版社培养出来的作者,也被图书公司‘摘了桃子’,而且他们可以预付资金,这一点出版社不具备优势。而出版社与图书公司的合作,最令人担忧的是,合作时间长了,出版社的人员、技能等各方面都有可能萎缩,长此以往出版社编辑大脑会越来越迟钝,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慢性自杀。”

相比于图书公司,网络对文学图书的冲击则显得更大,“年轻读者是文学图书购买大户,网络阅读的冲击瓜分了相当大的读者群。”

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单占生说,“读者在社会生活中,总是受到一次次虚构的欺骗,总想在网上阅读一些真实的东西。电子出版朝着人性化的阅读方式发展,电子书不仅是阅读的载体,也是文化产品的存在。在屏幕上寻找翻动书页的感觉虽然遥远,却不是完全不可能,电子出版商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和纸媒竞争越来越多的出版内容。网上粗略的阅读和创作对纸媒出版构成了威胁。”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最近与业内的一位朋友聊天时,谈到字典的“没落”。过去学生几乎人手一册的新华字典,能发行1000多万本,现在只能达到400多万本。原因可能在于以前遇到问题查字典,现在则去查百度、Google;学英语必备的词典较之以往也是门庭冷落,它们大多被小巧便捷的快译通代替了。

“四面楚歌”不是瞎说的

文学图书与工具书的今非昔比,足以窥斑见豹,令人想见出版业同时并存的挑战与机遇。经常耳闻目睹诸多出版人的感慨,今年出版业之冷清,除了纸张涨价、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对出版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外,网络时代更裹挟着不可阻挡的迅猛之势,令出版业重新反思并寻找对策。

韩忠良坦率地说,做出版不能报喜不报忧。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但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出版界的状况,心存忧虑的是在一线做出版的,说文艺出版四面楚歌,不是危言耸听。中国出版再不制定业内行规,照这样发展下去,三、五年以后文艺出版处境不容乐观。“图书出版虽然是每年递增,但所谓快速发展是美好的想法。快速发展的只是品种,不是印数。”

在涨价风潮中,图书定价该不该涨?韩忠良觉得按常理应该涨价,但国人普遍认为图书定价很贵,图书在相当一批家庭中认为是可有可无。很多人宁肯用于娱乐消费也不愿买书,即使买书,文学书也是可买可不买的一类。

目前出版社遭遇了一定危机,但韩忠良认为不应该由出版社一家来担当。“市场经济应该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目前各种风险都由出版社独自承担。纸张、印刷、销售等等各个环节都没有风险,即使置后付款,也不会有损失,风险由出版社承担。出版社最怕的是退货,退货后二次发货的书都很难销售;包括版税,作者要求高起印数、高版税,图书销售不好时作者该承担风险,这一风险仍由出版社承担;一般书店是实销实结,比如浙江省店、江苏省店,但大部分供销商还做不到,销售了图书也不给货款,回款账期不固定,退货经销商也该承担一定比例,目前回款的风险承担者仍是出版社。”

黎波认为,市场经济的特点应该是市场带着生产走。然而,现在中国的情况是生产商带着渠道走,供应模式保护得越好,生存能力就越弱。他提到英、美、法等国家有书商协会,会不断组织活动延缓传统的消亡时间,以市场带动上流生产商。

黎波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于中国的出版业走上产业化道路时,正巧遭遇高科技浪潮。出版业被多块分割,没有形成大的局面。网络上各种信息、产品服务为读者提供极大便利,阅读的主体很大部分被吸引,去网上阅读、网上购书。网络阅读的如日中天,对纸媒冲击令人刮目,并对传统出版业盈利模式、发行渠道造成极大影响。

各搞各的已经不灵了

网络文学的不断成长,给传统出版施加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起点中文网总裁吴文辉认为,传统出版遭遇网络冲击是因为企业没有跟互联网结合。从2006年开始,起点网和出版机构及文化公司合作,把优秀文学作品交他们出版,这些内容在网上有千万网民追捧。这些书被证明是受市场欢迎的,比如《鬼吹灯》、《诛仙》和《庆余年》。去年十大畅销书中,有两本是来自起点网。和起点网合作的出版社,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原先仅依靠传统方式出版的出版社,自然会受到冲击,他们的选题策划的方式也许不能超越与互联网合作的公司。

黎波认为传统出版社与网络的结合并不会那么顺利。“传统出版商对网络出版的认知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在网络出版的盈利模式未熟之前,甚至对它是否能够生存都怀疑。”

他分析说,网络出版商投入的资金总量十分巨大,在盈利之前一直是投入状态,一旦盈利就是垄断式的盈利,成为网络出版大鳄,没有第二,只有第一。一旦网络出版商站稳脚跟开始迅速盈利的时候,传统出版商就会面临被兼并的局面。

黎波表示,决策层对未来市场的认识尚不够充分。现在网络出版的发展道路不是方向有问题,而是读者未形成网络阅读是主流阅读的习惯,另外就是大量网络开发人是金融家和工程师,没有出版家,所以没有把出版行业的发展特点设计在其中,基本是靠网络出版自生自灭式的发展方式前行。如果由出版人按照行业特点加上工程师和金融家把网络和出版业特点结合在一起发展,恐怕网络出版早已经把传统出版变成小弟弟了。

不要低估你的对手

虽然网络对出版的冲击很大,但传统出版在目前仍有机会,原因在于网络文学也有自身的不足。

作家刘震云曾对网络文学提出批评,说自己经常看发表在网络上的作品,有的不仅文学性不强,错别字也很多,一个首页要没有10多个错字就不是首页,还有的连句法也不通。“从文字到文学,我觉得还差23公里。”

关于网络文学作品质量问题,起点中文网总裁吴文辉表示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要看平均质量还是高层质量。如果说平均质量,起点网的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学作品相差很多,因为有95%的作者是业余作者,而且是非文学专业,只是凭兴趣去做。并不是给所有人看了都满意的作品才是文学作品。只要有一部分人喜欢,文学内容就存在。网络文学是平民化的文学。同时也该看到高质量的作品,《弹痕》等作品的基本水平都不错,传统文学的作品平均水平与网络文学作品比大概相差23公里,但是以网络文学的最高水准相比,也许相差不到两三公里。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只发展了6年,现在的作品质量与最初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仍在不断的成长当中。”

说到底,关键还是质量

单占生承认目前出版界不景气是事实,因为从今年1月份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就没有看到能够引领今年出版风向的好书,随后郑州书市期间,也没有特别能引起出版界反响的图书。

出版业没有出现过去类似《狼图腾》、于丹的《论语》等“炸弹式”图书,单占生反倒觉得这不是坏事。图书市场的沉寂,应该正是出版人对出版反思的契机。“我认为前几年出版界的喧嚣不正常。那些书真有那么高的价值吗?我不反对大家排队买书,但是真正认识到书的价值的读者有多少?明星效应带来盲目的阅读和出版,弱化了对书的本体价值的认识。”

单占生表示,读者应该有明确的选择的目的。在出书的过程中,编辑是主体,他们对知识的价值体系做出选择,将图书推向市场,这时编辑和图书同时转化为侧体。读者成为主体,对图书的选择应该是理性的过程。出版业制造明星、读者盲目崇拜,从出版的本体意义上来说不合理。

在种种困难面前,河南社所采取的措施是与合作对象合理分担,成本高了,却更注重提高图书质量,反其道行之。开卷市场对全国出版社图书市场占有率的调查,河南文艺出版社由原来的370多位,上升到240多位。

改制以后的春风文艺出版社进入上市公司,成为出版传媒子公司。韩忠良介绍今年他们出版的重点放在寻求合作项目,只要有好项目便可以投资,在组稿时挖掘作者资源会更有优势。

但操作起来也并不轻松,“因为股民是要求回报的,上市以后对发行码洋、出书质量都必须增长、提高,否则就会亏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