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华书局:坚持走大众出版之路

2008-08-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晋悦 我有话说

奥运会开幕式第二天,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8月8日上午逛王府井书店的时候,特意买了一本中华书局“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中的《墨子》。这让李岩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欣慰。“陆克文无

形中给我们做了宣传,”李岩兴奋地说,“而这也恰恰说明了‘藏书’系列的策划是成功的。”如果说《于丹〈论语〉心得》是中华书局近年来在变革中的一次成功尝试,那么“藏书”系列则是他们在战略变革之后的一次成熟的出击。

回溯中华书局的战略变革始于2003年,从“正说历史系列”引起的学术写作讨论,到于丹创下的460万册销售,再到平均已经重印三次的“藏书”系列,中华书局早已不是学术书架上的“镇店之宝”,他们走下学坛,走近大众,图书频频打榜,创造了一个个畅销传奇。

李岩将出版社战略变革思路总结为“做古籍也不能脱离市场”,并得益于产品线式的开发功效。“以前中华书局的出版物以高端读者为主,主要出版的都是学术性很强的专业图书。”“而实际上,正是我们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母盘’(或称工作母本),其他出版社、书商利用这张‘母盘’,再进一步进行深度的延伸开发。使它们更贴近市场,更符合大众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口味。事实上,我们在浪费自己智力和资源,为什么不能利用‘母盘’自己做后续开发呢?”所以,“我们打破以往的以专业划分的出版模式,根据读者的不同层次进行出版划分。”比如“论语”系列,既有最权威的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的学术出版,又有适合大众阅读的《于丹〈论语〉心得》、“藏书”中有通俗注解的《论语》,还有朗朗上口的《论语300句》,甚至还有针对外国读者的中日、中英《论语》对照版本,而目前尚在酝酿中的还有适合小学生简单背诵的“论语”版。

但是,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热的渐起,面向大众的传统文化通俗解读的书籍越来越多,仅就“论语”一书市面上的版本不下百种,那么中华书局如何在这种人人分羹的局面中生存呢?李岩表示,“近百年积淀的中华书局拥有一大批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英作者,这些优秀作者资源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他们为我们的大众出版提供了品质保证”,比如“藏书”系列就汇聚了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其中《史记》的作者是国内知名学者、《史记》研究大家韩兆琦先生,《战国策》的作者是《战国策》研究的著名学者缪文远等等。据了解,“藏书”系列自2006年上市以来已突破1000万码洋,平均重印3次以上,其中销量最大的是《论语》,销售近10万册,这些都证明了中华书局战略转变结构调整后大众出版已经受到市场的认可。“可以肯定的是,中华书局大众出版之路会长期走下去,大众出版的比例也会继续扩大,最终成为出版社的主导产品。”

此外,除了出版层次的拓展,李岩还有意外延更广。“下一步要考虑的是与大众生活相关的普及读物。读书离不开生活,读者读书也是为了满足现实需求,所以我们有意涉足健康、励志、旅游等生活休闲类题材。”当然,“这种拓展是有步骤有层次的,绝不会盲目和跟风”。

那么,在全面拓展大众出版规模之后,中华书局的品牌产品――学术出版将面临怎样的调整呢?“学术出版我们还将继续坚持下去,”李岩表示,“目前传统经典古籍的整理和挖掘已经基本完成,我们今后着力点是那些没有经过整理,或者是整理得不精的作品。学术出版我们力求更精更美,它们会集中在我们的几套丛书中。比如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而从事大型古籍的整理工作,这也是中华书局的使命和招牌。”

除了出版层次的调整,中华书局今年另一个亮眼之处是版权输出。特别是《于丹〈论语〉心得》的全球英语版权被麦克米伦公司以10万英镑购买,成为继2005年企鹅以10万美元购买《狼图腾》全球英语版权之后又一次破纪录的版税交易。而据李岩介绍,该书的美国地区、意大利语、德语、法语及荷兰语版权也分别被售出。明年夏季将在海外市场全面铺开,十几个版本同时面世。

谈到在2008年BIBF的打算,李岩表示要“捧捧”《国史十六讲》,“我们会重点和国外几家大出版社探讨合作,根据外国读者的需求,对该书进行策划包装。借着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华书局还将策划出版更多符合外国读者口味的图书。”

如果把中华书局的未来战略定得更长远些,李岩还有更大胆的设想,“发展产业链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仅仅就《论语》这个题材,“和影视对接、和企业培训对接等,都有很大的天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