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大社:阅读关乎书业发展,更关乎国民素养

2008-08-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木子 我有话说
多年来,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思路是“学术立社、品牌兴社”,今年BIBF上,南京大学出版社展示的图书也是紧紧围绕着“学术”和“品牌”这两点。据社长、总编辑左健介绍,图书亮点有《看东方:日本社会与文化》译丛(7种
),“这是我社把眼光转向欧美以外的国家,开辟的又一译丛板块,主要是针对中日文化交流不对称的现象,为促进民间和学术界对日本文化的了解而策划组织的一套译丛,为我国国民了解日本人的社会、心理、文化、民俗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文化透视的窗口。”据了解,这套书在今年上半年陆续出版后,受到了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和学界、读者的好评。另外,《精典文库》也是南大社去年开辟的一个图书板块,以吸纳20世纪以来文化优秀著作为主要方向,以出自名家手笔的引进版图书为主体,兼顾优秀的汉语写作,意在打造一个比较贴近大众读者的常销、畅销的高品位的图书板块。收入其中的奥威尔的学术随笔《我为什么写作》、毛姆的评论集《巨匠与杰作》、著名学者余斌的《张爱玲传》等都是常销品种。今年,纳入其中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也将是一个亮点。此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简明读本也将推出若干种,这不仅是配合“走出去”工程,也是将传统思想文化普及化的一个举措。

左健认为,这些亮点图书,尤其是阅读性强的《精典文库》对于大众读者提高修养、开阔视野、增强人文素质都有一定的帮助。尽管如此,左健对人文社科图书的市场现实和纸质图书的出版仍然深感忧虑。“我认为纸质图书出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纸质图书的阅读受到电视、网络乃至手机阅读的强烈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剧的趋势。纸质图书的阅读对于提高人的素养无疑具有优越性,但是这种传统的阅读习惯已经越来越难以抵御其他载体的感官化刺激。另一方面,纸质图书内部存在一个深阅读和浅阅读的问题,在各种因素,特别是商业精神的冲击下,人们的阅读越来越趋向于浅阅读。阅读所面临的问题,关乎纸质图书的出版问题,更关乎国民的素质和人生价值观问题。即使是在商业社会,人的追求也决不可能只是对金钱、名利的追求,而是需要对人生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安顿,而传统阅读在这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提倡以人为本位的全民阅读,不仅是知识界、出版界需要极力倡导的,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提倡和引导。“在多种推动全民阅读的力量之中,政府的作用还是最重要的。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不仅政府机构积极组织推动全民阅读,而且我们的领导人和政府公务员也身体力行,崇尚阅读,起到表率作用,使高尚的阅读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和习惯。”这方面,左健认为欧洲国家的状况值得借鉴,他们虽然也处于现代化的商业社会之中,但仍葆有较好的阅读传统,在旅行中,在地铁里,在休闲的过程中,随处可见有人在安静地阅读。这种情况,有助于图书的出版发行,更重要的是,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

“我想,有了政府的大力提倡和引导,我们国家的国民阅读情况也会发生很大的改观。我们能够办一场十分成功的奥运会,也一定能使全民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有较大的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