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我结识朋友的桥梁

2008-08-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艳珍 吉林长春市第一外国语学校 我有话说
我是一个朋友众多的人。而且,我与数百人之间的友谊都是由一套书――《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搭建起来的。

二十年前《标日》刚刚问世的时候,我女儿才上小学。以一个外语老师的眼光,我认为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是个学外语的材料。这时候正逢《标日》上市,备受众人青睐,我也想买一本回去给女儿做教材。翻开书

,我的目光落在了两个非常熟悉的名字上:张国强、唐磊。这两位正是我教学使用的初中日语教科书的编写者。看到有这两位“熟悉”的编写者参与,我对这套《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有了极大的信任。在《标日》的一路护航下,我女儿喜欢上了日语,并在初中考上了外语学校的日语班。因为从小打下的坚实基础,她的日语水平超出同班同学很多,老师们都希望她将来能从事日语专业。在初三上学期她有机会参加了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日语演讲大赛,获得了奖项。后来,她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并在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国际图书总公司图书出口部的日本科。她是我的女儿,也是我最亲的朋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学校办起了赴日预备校,我们几位日语老师都在这里兼课。准备赴日的学生都是社会青年,他们没有大块的时间,只能是工作之余预习、复习,所幸他们所用的教材正是《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由于编书者的良苦用心,这套教材单词、语法、课文、练习等几大环节都链接得很好。例句的配置也恰到好处,容易做到举一反三,由浅入深,学生接受得自然,不生硬,由于文章朗朗上口,很多学生都能记诵得滔滔不绝、流利顺畅。一天,我办公室来了一位家长,正巧进来一位赴日预备班的同学向我交口头作业,是背一篇学过的课文。他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流利地完成了背诵。事后,那位家长非常惊讶地问我,这学生是你班最好的吧,我说:“若是排队的话,他应该是倒数第三四名吧!”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教材,我们的教学不会收到如此语言流畅,表达自如的效果!预备校每年的考试都由日方主持,结果,我校在长春市赴日留学生批复率最高,有近二百余人是从我所教班级走出。他们的今天都是幸福美好的。无论是在中国、在日本,还是往返于中国日本之间,他们都是中日友谊的使者,也是我永远的朋友。

长春客车厂是全国知名的企业。十年前,厂方决定派一批年轻人去日本学习,我受聘去业余辅导日语。他们的教材已订,没有更换的余地,我便从《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摘录适合他们学习的习题,不断地拓宽范围。逐渐,他们觉得那些题特别有用,有利于提高日语会话能力,也都自发地买了《标日》。经过将近一年的刻苦学习,他们几乎全员被派去日本学习。时至今日,他们中很多人和我成了好朋友,有的将自己的亲属,晚辈都送到我们学校,不少孩子都选学了日语。朋友们信任我,说我能把《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变成灵丹妙药,让那些想学日语的人激发出热情。我倒觉得主要是这套书自身魅力所致,我只是尽职尽责地把这位乐于助人的“朋友”介绍给了他们。

我在中学从事日语教学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每一届学生都很出色。在我的大部分学生当中,最喜欢的学科都是日语,最喜欢的书就是《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他们中很多人现在还继续和日语结缘。以九七届毕业生为例,现在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日本留学、工作。我记得,他们这个班刚升入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张国强、唐磊老师来到了我校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我邀请他们来到班上和同学们见一面。我向同学们介绍说,两位老师参与编写了我们课堂用的日语教科书,并且还编写了著名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同学们都很兴奋。张国强老师亲切地告诉同学们,日语不难,只要有兴趣大家都能学得很好,一席话让全班同学深受鼓舞。仅仅过了两个星期,班上的同学就几乎人手购置了一套《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我很高兴他们都接受了这位“好朋友”。

其实,学什么学科都是一样的,关键是你能够喜欢。怎样能够喜欢上这一学科,就是学科内在的东西。大家能够喜欢《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因为这套书内在的东西很好,尤其是新版书,更加完善了。里面的登场人物,场景设计既有固定的,又有变换的,既有静止的,又有动态的;课文短小精悍,趣味性强;解说易懂,难度分散;学了能用,登场会演。日本的文化、习惯、风俗、自然、社会、语言、河流、山川……通过这一套好书,都能尽收眼底。我与《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已经做了20年的好朋友。以她为桥梁,我拥有了并还将结识更多的朋友。

编辑点评: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不仅是广大日语自学者的最爱,也是众多日语培训机构教师们的得力助手。王艳珍老师从20年前就和《标日》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成功培养了自己的女儿,辅导了大批赴日留学生、进修工人,而《标日》让她的教学如鱼得水并收获了无数的友爱。这次征文活动,王老师和她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分别寄来征文,表达了两代人对《标日》这部优秀教材深深的眷恋和美好的祝福,一番赤诚让人感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