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唢呐进入西洋歌剧

2008-09-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根据美国华裔畅销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的女儿》改编、中美两国音乐家通力合作的同名歌剧,将于9月13日在旧金山举行全球首演。

谭女士亲自创作了此剧的歌词,为求得中国

神韵,她还和作曲家惠士钊(StewartWallace)一起,数次深入中国村镇,下基层体验生活,结果在剧中加入大量中国式的奇妙元素,诸如中式女装、京剧,以至唢呐。

首演版由旅美中国导演陈士铮执导,旅美中国女中音歌唱家曹铮饰演女主人公杨露丝,另有众多中国艺术家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梁宁(饰杨露丝的妈妈茹灵)、昆曲演员钱熠(饰宝姨)、田浩江(饰棺材工老张)、吴彤(饰道士),甚至服装设计师也由来自中国的韩枫担纲。

《接骨师的女儿》讲面临感情危机、又逢母亲陷入早老性痴呆的杨露丝,追随鬼魂,飘飘荡荡,从当代的旧金山,穿越时空,一路飞回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游历市井乡村,探访阴曹地府,终于寻得延续家族三代女性血脉的“龙骨”,从而彻悟了缺失文化与身份认同的困顿人生。

主创人员于8月29日在旧金山召开记者会,谭恩美称,该剧对她个人更有一层深度寻根的意义。

“为了制作这部歌剧,我回到外婆和母亲住过的上海崇明岛,追忆往事,看到当年外婆自杀的屋子。这部歌剧对我来说不仅是音乐的体验,而且是感情的历程。”据当地中文报纸《侨报》的报道,谭恩美说。

此剧由旧金山歌剧院制作,自9月13日起,至10月3日,在旧金山的战争纪念堂歌剧院演出七场,票价15至250美元不等。每场演出前一小时,还有作曲家、汉学家和中国音乐家等到场,免费为观众讲演此剧的时代与风土背景。旧金山湾区华裔众多,令此剧市场前景大为看好。

本报记者在旧金山歌剧院的网站上看到,此剧的海报上,是钱熠扮演的白发宝姨,穿着长近三米的五彩大裙,浮游在鬼气森森的空中,十分炫目。

《纽约时报》8月29日发自北京的报道,记录了今年7月初作曲家惠士钊在中国与四位乐师排练的一幕。他不断鼓励唢呐师傅吹离曲谱,自由发挥。传统中国乡村出殡时的唢呐调,就这样进入了西洋歌剧的框架。虽然我们此时不闻其声,却也可以想象这种组合该有何等的魔幻。

惠士钊在北京谈起创作上的最大挑战:“我们怎样搞成一部中国味儿的美国歌剧呢?”

他大概是成功了。现在,他不仅由斯图尔特・华莱士变成了惠士钊,而且穿着罗金保式的中国褂子,出现在《纽约时报》刊发的照片中。

他克服困难的有力武器是唢呐。“我想起了唢呐。”他说,“头一次听到它时,我直想挠墙。”

待中国土生土长的导演陈士铮拿到总谱,却嫌惠先生过于汉化。他不得不尽力去减少其中过多的中国元素,使之在一部“当代西洋歌剧”中变得“稀少”,而且“个人化”。“我不想做一部仿中国剧,或是只表现中国的异国情调。”他说。

陈士铮拿掉了那些令美国观众费解的东西,他不要棺材,不要别的东西,只留下那纯然象征性的龙骨。

但唢呐版的中国葬礼进行曲还在。

小说《接骨师的女儿》出版于2001年,系当年美国的畅销书。200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张坤译的中文版,书名为《接骨师之女》。繁体中文版于2002年由时报文化公司出版,译者施清真,译笔颇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