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最新学术观点摘录

2008-09-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从入学文题之争看民国社会心态走向

罗志田在《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方式变革曾引起争议,后之述及此事者一般皆注意考试题目中的“对对子”,但当时社会反应却兼及于其中的作文题,后者引起的争议和辩论不少于前者。考生或社会的“抗议”得到学校当局的充分

重视,直接影响了当年的新生录取和次年的作文考题。大学考试不再仅仅是选拔合格考生的测验手段,而逐渐变成本身需要检测的公共议题,即一种必须接受社会审查和评判的社会性公众表述。同时,读者向报界的投书及相关辩论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时代思想和社会心态的走向。

“万岁”称谓的内涵演变

白芳在《史学月刊》2008年第8期中撰文指出,秦汉时期,“万岁”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称谓,它被广泛地记录于正史稗记、简牍文书、秦砖汉瓦中。“万岁”也是一个应用范围极广的称谓,下至普通民众上达“九五至尊”皆可以此相呼。“万岁”更是一个社会内涵极其丰富的称谓,它既在欢呼雀跃的场合中抒发喜悦之情,也在悲痛肃穆的气氛中寄托哀思之绪;它既是饮酒时必不可少的祝寿词,也是祈祷时不可或缺的吉祥语。伴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逐渐强化,“万岁”的社会内涵经历了一个由各个阶层均可使用的非等级称谓向仅限于皇族使用的等级称谓演化的变迁过程。

闻一多思想嬗变新论

李乐平在《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中,像闻一多那样从对“国家主义”崇奉到对“人民至上”呼喊,从对共产党误解到跟着党走并愿意加入共产党,完成从崇奉“国家主义”到坚决推进“民主主义”彻底转变的知识分子并不多见。闻一多前期的“国家主义”活动,具有相当积极因素,并不影响他后期的战斗业绩。相反,他在国外越受民族歧视,就越能激越他的爱国情感,国家的观念也就越强烈,祖国悠久文化优越的观念也就越强烈的表现,就是他政治思想后来转变的基础。

  什么是都市之美

高小康在《人文杂志》2008年第4期中撰文指出,都市美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把都市建设得更美。自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把“美”是什么的问题放到美学思考的中心并试图通过一系列定义来解决这个问题后,古典美学就一直围绕着“美”打转转,先验地设定了“美”的实体性,即客观性和统一性;把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理解为发现和实现“美”的理想。都市美学也是如此:研究一种都市之美,其实就隐含了一个自明的前提――都市的审美形象应当是整体的、统一的或者说是一元性的,这样才可以纳入“美”的标准进行研究和建设。最近一些城市贴形象标签的活动也是基于那种把城市视为一个整体的文化想象,可以说是那种一元性都市美学的娱乐化衍生物。

明末清初剧作家的“佳人”情结

王永恩在《求是学刊》2008年第4期中撰文指出,明末清初戏曲作品中的佳人形象呈现出了明显的共性特征,均是集色、才、情、德于一身的美好女性。在这样完美的佳人身上既寄托着中国文人的婚姻理想,也包含着文人潜在的攀附心理。在明末清初剧作家的潜意识里,佳人存在的意义正在于为男性服务,因此,佳人越是被塑造得完美,就愈加巩固了男性的中心地位。

(本期主持 王大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