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童年科比:费城――意大利――费城的故事

2008-09-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身在异国他乡,科比只能成天陪伴着母亲帕姆与两个姐姐沙瑞拉和沙雅。他不知道下次迁徙是什么时候。他的生活像一块夹心的三明治:他被意大利和美国夹在了中间。他不属
于任何一端。

……

在那所学校,他很难找到和他一样黑皮肤的同学。就像任何外来者试图挤入一个相对排外而封闭的圈子时所必经的障碍一样:这个178公分高的14岁黑人,操着一口意大利腔的英文,加之一脸欧洲式的沉静性格,没有多少孩子愿意和他交朋友,他甚至常常被一些不怀好意的嘲笑所包围。如此般的境遇,并没有让少年科比气馁。毕竟,他早已习惯了没有朋友的日子。在他的迁徙岁月里,篮球是他最忠实可靠的朋友。

 在费城,在南加州,到休斯顿,以至于意大利……那些日子,科比一直还是孩子,却已经惯于离别、到达,或融入一种新的生活环境。他习惯了没有朋友的生活。尤其是在意大利,他和他的两个姐姐用英语对话,这是他们保存美国记忆的方式。同时,他们还倾心学习意大利语,6岁时,他的意大利语已经听不出美国腔。只是,这一口意大利语并没给他带来多少异邦的朋友。

美国黑人的血液,意大利的性格――他在沉默中长大。维系他与美国往昔记忆的,只余下篮球。

他就读的学校篮球队教练格雷格・道纳曾说:“他求胜的决心和训练的刻苦,超出我的想象。他的生活只有篮球。”当然,道纳没忘了补充一句:“也许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他和同学交往不多。”

他比同年龄的任何人都谙熟篮球的秘密,他的球感、技巧,对技巧的运用、反应、运动天赋无不凌驾于同龄者之上。在他找不到合适的队友时,他总是最相信自己。

他有理由不去和周遭交往。当其他的天才选手还自恋于自己的天分和小技巧时,他却被父亲早早传授了正规的职业训练方法。他坚持晨跑、跳绳、举重,用残忍无比的方式磨练自己的篮球技艺。相比于其他仅仅把篮球作为一种运动兴趣的普通孩子,他最初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他视篮球为生命。

这就是科比少年时血液中的基因。在这个基因里,或多或少带有费城的影子:张伯伦到艾佛森一脉相承的孤傲,独自与世界交战的偏执,以及一言不发的坚韧。这是他在费城、意大利、南加州、休斯顿到处流浪的少年时期所培养的性情。他惯于沉默地担当一切,一如多年以后,奥尼尔离开洛杉矶时,他独自承担所有的骂名,而不加辩白。

费城是冷面杀神的年轻乐园。他在那里所吸收的一切,使他无论去到哪里,都遵循着一条不通英文的意大利人的处事通则:如果无法正常交流,那就用自己的行动来征服。

望乡:从加州到亚平宁

1978年8月23日,效力于费城76人的乔・布莱恩特,有了他的第三个孩子。也许那个秋季他前途无着,忧于衣食,看着孩子,他却能想起在餐厅吃惯的一道“神户牛排”。然后,他给孩子起名叫“KOBE”(中文译名科比),日本神户的意思。

家庭添丁,喜忧参半。因为作为一家之主的布莱恩特的饭碗正岌岌可危。这与当时的NBA大环境有关。

20世纪70年代末的NBA众生凋敝,一些不安分的球员忙于嗑药、酗酒、给教练打电话捏造逃避训练的借口。80年代拯救NBA收视率的魔术师约翰逊与拉里・伯德在那时还只是大学生。乔・布莱恩特和当时的大多数NBA球员一样,是NBA这座金字塔的底层劳工。他不是一个举足轻重、坐在家里便有百万合同上门的球员,于是迁徙他乡便成为常事。筹码、龙套、老板们签合同时用来平衡交易的边角料。

1979年,布莱恩特再次离开费城,带着童年的科比去了南加州的圣地亚哥快船队。这已经是他四年职业生涯中所效力的第三支球队了。

在南加州明媚的阳光下,科比第一次看到了父亲拍打篮球的模样。他尚不理解职业篮球的残忍,只能看到那些优雅的、经过剪辑的电视镜头。镜头中,70年代末灯光昏暗的NBA球场,飞速奔跑的球员,形形色色的髭须与发型,投篮时手指若拨弦般的划动。父亲拍打篮球的声音与他的心跳一起,铸成他最初的篮球旋律。

那时他才三岁,就信心十足地对周遭说,他将来会去打NBA。

1982年,科比随父亲又迁往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即使他开始为凶悍壮烈球场竞逐热血沸腾,但依然会乐于追逐他在南加州的美好时光,以及那里的洛杉矶湖人――“魔术师”约翰逊。这位前辈奔放华丽、无所不能的球风已成科比的启蒙与最初的挚爱。次年,也就是科比5岁那年,乔・布莱恩特的NBA生涯差不多走到了终点:休斯顿拒绝了他的续约请求。

乔・布莱恩特一家人再次面临漂泊。这一次,他选择了亚平宁半岛――意大利。他认为尽管自己在NBA站不住脚,但在当时的意大利,他的水平反而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科比随父亲到意大利后,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几乎成了哑巴,他的第二语言――篮球――在那里也不若美国般街头巷尾。

身在异国他乡,科比只能成天陪伴着母亲帕姆与两个姐姐沙瑞拉和沙雅。他不知道下次迁徙是什么时候。他的生活像一块夹心的三明治:他被意大利和美国夹在了中间。他不属于任何一端。

幸好那时的他已经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意大利,一个美国人稀少的国度,看不到NBA,只能看自己父亲的比赛,看意大利人的比赛。渐渐地,他喜欢看意大利国家队的8号丹东尼打球,那是个远射犀利、动作轻盈的家伙。

他已经意识到,父亲在球场上的华丽表演并非出自对篮球的热爱,而只是一种有条件的换取掌声的演出,是谋生的方式。在NBA落落寡欢的父亲,居然在意大利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球星,这在无形当中延续了科比周遭生活的篮球环境。

到9岁时,科比开始和他父亲玩一对一,乔・布莱恩特有意识地引导儿子观看各种录像资料,并耐心地讲解比赛中如何应付各种情况。乔・布莱恩特从来不是个杰出的巨星,但他的阅历,已经足够给少年时代的科比做个好老师。

10岁那年,科比的篮球技能已大有长进,同年夏季,他获准回美国参加萨尼・希尔篮球训练营。飞机穿越云层,降落在费城;他走下飞机,然后坐车去篮球训练营。当他和陌生的孩子们打球时,常常因为他带意大利腔的英文而遭嘲笑。对此,他索性不开口。每一次踏入训练营,他或微笑,或抿嘴。但大多数时候,他只用自己的球技说话。

重归费城的日子

 1991年,科比随父亲完成了境外的最后一次以法国为目的地的迁徙。因为在法国不得志,一年之后,年近40的父亲终于决定退役。科比的一家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那年科比已有14岁。

父亲在意大利辛苦拼争8年所积下的财富,虽够不上富豪级别,但足可以使他的一家居住在费城富人住宅区,以及供给科比在洛马里昂中学的学费――那是一所贵族学校。这显然有助于他,一个14岁的孩子,远离其他美国篮球少年所经历的贫民街区、枪声、大麻贩子、骗子球探和警察。

当然,这并不能给少年科比的身心发展带来绝对的健康保障。在那所学校,他很难找到和他一样黑皮肤的同学。就像任何外来者试图挤入一个相对排外而封闭的圈子时所必经的障碍一样:这个178公分高的14岁黑人,操着一口意大利腔的英文,加之一脸欧洲式的沉静性格,没有多少孩子愿意和他交朋友,他甚至常常被一些不怀好意的嘲笑所包围。如此般的境遇,并没有让少年科比气馁。毕竟,他早已习惯了没有朋友的日子。在他的迁徙岁月里,篮球是他最忠实可靠的朋友。

很快,他的篮球天赋被学校发现了。他代表校队打球了。可是,语言障碍依然存在,他甚至听不懂队友用俚语喊的一些口令。从9岁开始与父亲一对一的经历,养成了他无视绝大多数初中级别的对手而独自带球穿越球场得分的习惯,在校队里,这种习惯反而成了显露自己篮球资质的手段。

他并不为此欣喜若狂。因为从幼年开始,他就习惯了在篮球场上的卓越。他亲眼看到过父亲如何用个人技巧玩弄意大利的对手;他依然保留着最初看球时的记忆:魔术师如何抓到后场篮板,独自运球推进,然后用一记声东击西的传球或投篮瓦解对手的防守。在他找不到合适的队友时,总是最相信自己。

校队教练格雷格・道纳尝试着和他玩一对一,然后输掉。令这位教练惊讶的不只是这个孩子已经拥有的技巧和天分,更在于他对篮球的敬业态度。

1994年夏天,乔・布莱恩特成了拉萨利大学队的助理教练,这给暑期里的科比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练球条件。他每天早上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去大学球馆,从早上9点练到晚上9点。风雨无阻。

这就是所谓的“球场老鼠”。在父亲的督导下,他常常这样疯狂地虐待自己,成为一个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家伙。以致到秋天开学时,道纳教练对科比的进步感到“恐怖”。

同年秋天,他甫一升入高中,就代表洛马里昂高中打州联赛。26胜5负让球队拿下分区联赛冠军,然后在宾夕法尼亚高中联赛季后赛,第一轮76比70打败6度蝉联州冠军的里德利中学。那天晚上,科比得了42分。

道纳教练在赛后评述科比时,不无自豪地说:“我们不用采取任何特殊战术,只要把球传给科比。”

也正是道纳教练的这句话,暴露出了洛马里昂队的命门。结果在第二场,他们惨败了27分。对手切斯特高中用两个人防守科比,然后用慢节奏来控制科比飓风式的全场奔袭。科比全场37%的命中率射落31分,但他的投篮选择大成问题:太多次勉强出手破坏了球队的节奏。这是他篮球生涯的首次大败。

然后就是1995年,又一个疯狂练习的夏季,以及接下来一季的卷土重来。1995―1996季高中联赛,开季的3胜4败之后,是惊人的27连胜。1996年5月28日,科比领衔的洛马里昂高中队挺进宾夕法尼亚州总决赛,结果47比43,他们打败了埃里天主教中学队,洛马里昂高中53年来首次夺得州冠军。

那时的媒体关注的焦点已经远不是科比在州里的地位问题了。洛马里昂高中的拉拉队还在为冠军奖杯欢呼时,科比已经被众多记者团团围住,开始问另一个领域的问题:“你向往哪支NBA球队?”

费城知道,宾州知道,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孩子的辉煌远在未来。眼下的州冠军奖杯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筹码。如此而已。

关注科比的人会留住这项记忆:那是他最后一场高中联赛,他把自己的得分固定在了2883分。在这之前,宾州的得分纪录是2359分。那是40年前,不朽的威尔特・张伯伦所创下的。

这就是科比小时候经历的“费城-意大利-费城”的故事。当然有一个小小的注解。在他带领洛马里昂夺冠的当晚,没有几位大学教练到场观赏。因为早在一个月以前,也就是1996年4月29日,他就已经当着全费城人一本正经地宣布:“经过长时间考虑,以及听取了许多人的意见后,我决定将自己的才华……直接带进NBA。”

人们顶多可关注的是,科比将来是否会效力于费城的NBA球队?

毕竟,对费城来说,科比是他们的儿子。

本文摘自《瞧,科比这个人》,张佳玮著,东方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定价:4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