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间文艺界紧急启动“保护羌族文化遗产”行动

2008-09-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陈香 我有话说
本报讯 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民间文艺界紧急启动“保护羌族文化遗产”行动。多位学者发出的“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建言近期已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羌族文化学生读本》也在日前问世。

5・12大地震不仅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毁坏了震区人民的家园,更使主要分布在震区的羌族文化遗产遭遇了前

所未有的损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项目,向全国民间文艺界发出了《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倡议书》。冯骥才、李学勤、刘锡诚、白庚胜、向云驹多位学者经过实地调查和研究,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作代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保护羌族文化遗产的建议书》,并以最快时间出版了《羌向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很快被发改委发布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条款吸纳。

考虑到羌族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境,民进中央呼吁为羌区和灾区各族中小学生编写《羌族文化学生读本》。民间文艺界积极行动起来,冯骥才和向云驹承担了读本写作任务。两位学者采用了文学性、知识性、深刻性相统一的写法,选取了羌族文化最经典、最具影响和特色的文化形式。一大批羌文化学者、语言文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参与了全书的审订,多位学者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图片提供出来,《咬文嚼字》编辑部更是组织了一批语言文字学家参与读本审定。《羌族文化学生读本》现已由中华书局出版。

据了解,民间文艺界还将全面收集、出版羌族文化系列图书,并将举办大型羌族文化图像展。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改革任务,并对文化建设作出专题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经核实,此为固定搭配),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撑作用。【详细】

      【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