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是会看风景的动物

2008-09-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冬安居 我有话说
人是一种会看风景的动物,《景观美学》要证明的无非是这一点。

环境美学和景观美学目前已经成为美学领域中最活跃的部分,1991年初版的《景观美学》却是不可替代的,它给景观美学和环境美学提供了一个宽广的理论框架。书中最富争议的地方,是主张景观审美的很多方面是基于生物学和基因的。后来的研究则将人类行为

作为先天和后天影响的混合物。

自然为什么美丽?人欣赏自然风景的心理学因素是什么?《景观美学》对此提出了一个三层面的理论框架:生物层面;文化层面;个人生存层面。关于文化和个人生存,人们普遍有所意识,例如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与中国园林风格之间的联系,西方的摩天大楼与西方中世纪建筑文化的关系等。但现代人对现代景观中所隐含的生物学因素反而很难意识到。

于是,本书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与地区规划专业博士,路易斯维尔大学城市与公共事务学院创院院长史蒂文・布拉萨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第一,自然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能让我们栖息。第二,自然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能为我们提供?望和庇护。第三,符合格式塔的自然是美丽的。格式塔理论的基本关注之一是物体从视野中被识别出来的方式,或者说,是形象从背景中凸现出来的方式。将形象与背景区分开来的能力显然提供了进化的优势,因为这对人类躲避和狩猎是非常重要的。格式塔理论已被环境设计者作为标准加以应用。例如建筑中对称、流线等结构的使用,园林中方圆、疏密、高低的变化。

作为城市和公共事务研究的教授,作者还对中国的政府和同行给与建议,他认为中国的城市正处在快速的膨胀中,很快这种膨胀的影响就会体现在城市环境和乡村的质量上。他希望能够为中国读者思考城市发展问题提供一个思考框架。快速发展的危险之一是发展的压力会牺牲掉一些对生活质量很有用的地区特征。这些特征往往只有失去了才知道它的珍贵。中国城市应该更注意对景观、周边区域、公共空间的保护,以免为时晚矣。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城市在发展中仍然保留了美轮美奂的风貌,事实也证明,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更具竞争力,因为人们更希望生活在具有历史印迹的、富有魅力的地方。

北京的很多地标性建筑,例如中央电视台新办公楼、国家大剧院、鸟巢等遭到一些批评,布拉萨认为地标性建筑一直最受争议,但后来往往成了城市景观中的重要部分。文化模式会时过境迁,最好的例子就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当然,并非所有此类建筑都能如愿以偿成为“地标”,建筑的基本原则还是融入环境,而非格格不入地突出出来。

书的新序言中,布拉萨还提到了中国的风水观念,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对景观和建筑设计有很大贡献,布拉萨作为一个异文化的“局外人”,认为中国人非常擅长在一个限定的封闭的空间里进行设计,例如园林、小公园等。但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上,中国人有捉襟见肘之感。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也有这类情况。这是个值得研究的有趣问题,或许中国人对私人空间的重视更甚于公共空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