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相识于一套丛书

2008-10-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肖复兴 我有话说
我认识教育出版社,缘于一套丛书。

关于音乐的丛书,如今已经成为出版界的一种时髦。在琳琅满目的这类书籍中,我独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月光丛书”。倒不是因为这套丛书里有一本我的《牧神午后》而敝帚自珍,或王婆卖瓜,而是因为这套丛书里收入两位科学家的听乐笔记,别开生面,非常值得一读。在我的阅读范

围里,有科学家加盟音乐随笔的写作,这是绝无仅有的先例,确实不可多得。

按照编者任争健在“编前言”的话说,这样的音乐随笔“可以在他们对音乐梦幻的感受中去比照他们完整的心灵,比照他们的创造与音乐欣赏之间的不可言说的审美关系”。在这里,编者强调了音乐和科学之间的关系,并特别说明音乐对于科学创造的特殊而微妙作用。我以为,这正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正是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眼光和魄力。

这样两位科学家,是地地道道的音乐发烧友,又是极富音乐造诣和天分的行家。读他们的文字,会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无穷曼妙,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不同于文学家的另类文字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会让我们看到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和精到,与他们的距离。从这最后一点而言,我们也许能够感觉出来,这种热爱的执著和钻研,大概是他们科学研究成功之路的另一种投影。

化学家胡亚冬先生的《听!听!勃拉姆斯》,从书名看就有年轻人的激情。胡先生对勃拉姆斯情有独钟,在这本书里有多篇写到勃拉姆斯。他称勃拉姆斯的音乐有“秋天般的抒情气质”,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深得勃拉姆斯之奥妙,概括精炼而独到。在勃拉姆斯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里,他把对勃拉姆斯的怀念之情,寄托在聆听他的音乐之中。他仔细比较了敏茨、肯尼迪、穆洛娃、贝尔、齐默尔曼和穆特,这六位当今世界著名年轻小提琴家对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绎。他格外推崇敏茨,称赞他的指法、弓法、运弓和揉弦,说他“论音色之美可说是这六位音乐家之最”。而对我国听众热衷的穆特,则批评“力量有余,内含不足”;“更多的表现自我对音乐的理解,外在多些”。都是知音之言,行家之论,不同凡响,格外有见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冼鼎昌先生,与音乐的因缘,和胡先生一样年头久远而弥深,而且一样的文采斐然。他的《爱丁堡随想》一书带我们到世界各地听乐。暮春的雨季,在哥本哈根的罗斯基尔德教堂,他带我们听巴赫的托卡塔,开头是“管风琴开始了托卡塔的一个新主题,由二连音分割的连续三个三连音的模进组成的主题,暴风雨般从教堂哥特式的穹顶倾盆泼下”;随后是“广袤的、深厚的音响和氛围,在我和我在教堂墓室里激发起来的历史情怀和对生命与死亡的沉思发生共鸣,在我的心里引起电击般的震撼”;最后,“当管风琴的回响终于沉寂下来,教堂里变得出奇的安静,音乐虽然停止,但我的情思只有更加强烈,也许是由于音乐的缘故,还添上一份敬畏的感情”。层层剥笋,将看不见的音乐和心情如描如画一般那样须眉毕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也为我们掀开一位科学家内心平日不常见的湿润的一角。

如今,出版市场鱼龙混杂,货卖的就是一身皮,就是一声吆喝,读者诸君要选好书,还需小心仔细,如胡亚冬先生听乐要多听几盘唱片比较一下才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