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和我的内藤老师

2008-10-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杜杰(天津体育学院) 我有话说
四周非常的安静,窗外皎洁的月光夹杂着白云留下的斑点穿过洁净的琉璃窗轻轻的飘洒在床前,偶尔能听到窗外未知昆虫的长鸣以及室友流畅的呼吸,看来又是一个没有睡意的夜晚……

轻轻翻身俯卧,随手摸起床头的书本,打开伴随自己多年的手电筒,一股略带黄色的光芒与透窗而过的月光交织在了一起,说不清是什么感觉,

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微微皱了皱眼睫,《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几个特别醒目而又亲切的汉字映入了我的眼帘,手电筒依然亮着,但我的思绪已经随着这几个字漂远了……

5年前的我,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和拼搏的干劲大步跨进了梦想中的大学――天津体育学院――自此便和一位来自异国的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名字叫内藤敬,毋庸置疑,他来自日本。

2003年9月13日,那是至今为止仍然记忆犹新的一天,面对着新的城市新的校园和一张张新的面孔,即兴奋又略带一些恐慌。在入校两周的军训生活中,时常能够听到前辈们提起学校的弓道老师。军训结束后,进入了教学时期,我和几个伙伴来到了学校很有特色的日式弓道馆,当时正值晨练,我们蹑手蹑脚的脱掉鞋子进入馆内,以几乎听不到的声音问内藤老师在吗?其实根本就不用问,内藤老师早已注意到了我们,我对内藤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慈祥并且很酷,有种说不出的亲近感。当时如何与内藤老师交流,说了什么,我们又是如何就从那时开始了弓道生活,脑海中已经没了印象,但内藤老师给我的第一感觉却深深的刻进了我的大脑。内藤老师几乎不会讲中文,也因于此,这个起点也就成为了日后我与《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缘分的起点……

每次弓道练习都要脱掉鞋子,弓道馆是只有三面墙的,没有墙的部分面对着28米以外的靶场,冬季天气变冷,虽然有很厚的门板镶在没有墙的部分,但为了练习要开射箭口,再加上场馆内的暖气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中练习确实比较痛苦;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弓道的练习和我本专业的训练发生了冲突。我出身自宋江武校,进入大学专业仍然是武术,这个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训练是不能少的,有句古话一日不练三日功,就是说有一天不训练就会退化三天的功夫,我不能丢啊。但同时又深深地敬佩内藤老师不服老的精神和敬业的态度,同样面对寒冷的冬季,68岁高龄的内藤老师没有休息过一天,天天坚持晨练,并且每次都在我们之前到达弓道馆。

我终于下定了决心,专业不能丢但弓道一定要坚持练,就这样弓道伴随我走过了紧张的秋冬春三个季节。随着对内藤老师了解的加深,觉得自己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很多,越来越感觉语言不通是学习中的一个障碍,在前辈们的推荐之下,我开始了《标准日本语》的学习。自己学习的进度非常慢,万事开头难,光是50音图就记了很久,半年下来能和内藤老师打打招呼,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伴随我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终于有一天,我和几个同学用蹩脚的日语请求内藤老师教我们日语。年近70的内藤老师须发皆白,像往常一样慈祥而有神地看着我们,沉吟了一会,答应下来了。

第二天,老师要我陪他去旧货市场挑一张长条桌子,然后又和我一起合力用车子把桌子搬回他的住处。我向他表示,让我们学生去做这些体力活就可以了,可是他摇摇头,认为这些事情应该自己来做。再过一天,我们几个同学约好来到老师的屋子,发现那张原本灰尘遍布的长条桌已经收拾得焕然一新,老师已经为我们摆好了椅子。落座后,我们拿出人手一套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没想到老师变戏法似地从身后拿出一套教材,竟然也是《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只是老师那套书原本的黄色封面已经有些发白,显得稍微陈旧些的了。原来,内藤老师早从六年前就开始用这套教材教一些中国学生学习日语了。现在想来,他没有一开始就介入我们的日语学习,可能是想让我们自己先独自探索和痛苦一阵,这和他进行弓道教学的方法是如出一辙的。从这天起,内藤老师每周抽出两个晚上给我们补习日语,我们很快就学完《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紧接又进入了下册的学习。

时光飞逝,临近毕业时我选择了考研,也就是在我准备考研的这一年,内藤老师去了珠海,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继续弓道技术和文化的传授。2007年9月,自己如愿以偿进入了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同时也是我《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学习的一个转折点。

在参加完4月底的复试之后,不到1个月,便接到学校的通知,去位于日本千叶县胜浦市的国际武道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在出发之前我特意前往新华书店买下了《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上下两册以及随书的练习题,目前为止,已经学习完了中级上下两册,也已经完全适应了日本的生活和学习。能够走到今天,很感谢自己的父母,感谢内藤老师以及每一位老师,更感谢《标准日本语》是它伴我走过的这几年。

窗外月光依然皎洁,依然有断断续续昆虫的叫声,但对于我来说,这些似乎已经渐渐地离我远去,习惯性的扳动了手电筒的开关,眼前的事物和耳中的声音慢慢的消失在了脑海中……

第二天清晨,我依然翻动那熟悉的黄色封面的课本,封面上写着:《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

编辑点评:翻开这篇文章,杜杰的校园生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像一部影像机慢慢地播放着生活的电影,敬业的内滕老师、艰苦的弓道训练,紧张的日语学习……当镜头转到内滕老师第一次给杜杰上日语补习课的画面时,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两位异国师生不约而同的选择《标日》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两位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用《标日》传递着各自的文化,他们的师徒之情也在弓道馆和学习《标日》的日日夜夜里延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