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重身份”的铁凝

2008-10-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陈晓明 我有话说

《作家铁凝》,贺绍俊著,昆仑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33.00元

贺绍俊的《作家铁凝》最近由昆仑出版社出版修订版。2004年郑州大学曾出版《铁凝评传》

,现在修订后书名也略做调整。新版的图书显得印刷精美,典雅绮丽,而且图文并茂(文中插入铁凝不同时期珍贵照片),实在是一本相当漂亮的图书。如要了解铁凝的生平创作,这本书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著作了,我敢肯定短时期内也难有人再出其右。

准确地说,这本书不是作家传记,而是作家评传。一字之差,区别甚大。评传并不偏向生平事迹,而是偏向创作作品研究,这本书应该是具有深厚学术素养的著作。贺绍俊做作家评传可谓是得心应手,如归故里,如鱼得水。绍俊先生长期办报,有很长一段时期出任《文艺报》副总编辑,应该说炼就了敏锐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这可就是做作家评传最重要的素质。绍俊沉稳内敛,宽厚而机敏,灵秀而丰富。这本著作正是文如其人,质朴亲切,俊逸自然,读来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当然,作为一部评传,作家的生平事迹也相当重要,但这部著作偏向于研究,就不可能给出太多的篇幅去讲述作家的成长故事,而是巧妙地把作家的生平事迹与创作融为一体。在那些重要的作品创作的来龙去脉中给出作家的生平故事。铁凝如何选择文学道路,在她的中学时代,她对文学的热爱,作文的优胜,十六岁时写出《会飞的镰刀》,请老作家徐光耀评点等等,作家一句话“这就是小说”,给了少女时代的铁凝巨大的鼓励,影响了她的一生。贺绍俊叙述出铁凝如何走向文学道路,也写出她最初的文学追求。《灶火的故事》、《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早期作品的写作,在贺绍俊的叙述中,都与铁凝的知青下乡的经历联系在一起,那是她自己内心感动的生活经验提炼出的作品,那不是单纯的为文学而文学的东西,而是与生命的体验感动相融合的文字。而《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则是与当代文学经历的历史变化相联系,在这些联系中,铁凝的人生踪迹也融入其中。贺绍俊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能把作家的作品创作与她的生命经验如此恰当而内在地结合在一起,他叙述出的是作家活生生的写作,流淌着生命的成长、悲苦欣喜的写作。

这样的作家评传书写,就能写出作家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其实每个作家,尤其是每个女作家都是一本丰富生动的书,都有一个无比独特的精神世界。人生如铁凝,从一个发奋的农村知青,一个单纯的倾慕文学的少女,成长为中国作协主席,如此的人生飞跃,如此的精神跨度,显然非常人可比。当然,作为文学评传,也未必一定要写出作家多么复杂的内心世界。但贺绍俊却不肯回避困难,他当然也不愿轻易放过这个机会,要选择这样一位作家来写作评传,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贺绍俊的笔致再次显示出他的神奇,他能深入到作家与她的作品创作血脉交融的那些感受中去,写出作家创作的那些欣喜、痛楚和快慰。看看贺绍俊在读解《麦秸垛》、《永远有多远》和《大浴女》等作品时所试图进入的作家的心理分析。确实,铁凝是一个个性相当鲜明的女作家,她的个性不是那种锋芒毕露,而是有一种大气和宽广。贺绍俊写出了她的那种宽容平和,谦逊而不失坚定,含蓄而有韧性。女性做到铁凝这样,能抵达一种境界,这决非机遇二字所能概括,也非事功所能造就,那是一种自然天成才能完成的人生伟业。贺绍俊说:铁凝在人格统一的前提下,保持着自己的三重身份角色,政治身份、作家身份、女性身份,在现有的文化背景下,要使这三重身份特别是前两重身份和谐统一而不发生异化,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智慧。贺绍俊写出铁凝走过的创作道路,一步一个脚印,都走得那么自然,那么踏实,那么坚定。我欣赏贺绍俊对铁凝的刻画,那就是一种自然天成,她是自己的作品,她就是一部自然天成的作品。

当然,作为一部评传,我说过,这部作品注重学术性――其最有价值处在于敢于明确地给出作者文学史的定位。贺绍俊最为用力处在于,去揭示铁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尤其要给出铁凝的独特地位,并且由此去勾勒中国当代文学内在丰富性。铁凝这样一种文学,其实是当代文学史中的孙犁那一支的文学钩沉,特别是《铁木前传》那种品质,那里面隐藏着很有价值的汉语言文学的素质,就连孙犁自己后来也未能展开那种素质;但在铁凝这里无疑得到新的展开。尽管铁凝现在作为一个作家,已经身居中国作协主席的高位,实际上,我更同意贺绍俊的说法,铁凝这么多年来,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作协主席的桂冠某程度上会遮蔽她的文学史意义。铁凝的作品是那种初看之下并不令人震惊,她没有那些处在潮流浪尖上的作品,她总是执著走着自己的路。但她在每一阶段的文学写作,都给当代文学提示了一份独特的经验。贺绍俊广征博引,大量涉猎其他批评家对铁凝的阐释,从而给出自己的评判。作为一部评传,贺绍俊非常令人信服地描述出铁凝的文学史价值和恰当的地位,那就是她对乡土中国如此亲和自在的书写,她对女性命运的独特关注,她的小说所具有的如此充沛的燕赵情调风格。总之,她的作品是如此深刻地划下她的经验印记,以至于我们会被那些大地泥土的自然平和所迷惑,看不到那些划痕谕示着的内在丰富性。

当然,我也不坚持认为贺绍俊的这部评传就无懈可击。与其说它是铁凝研究的完成,毋宁说它更像一个开始,一个新的开启,它打开了这个外表平和而内在神秘的世界。铁凝的书写在继续,新的挑战在她的面前,她也会把新的作品放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期待这样的挑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