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本出版物可促四方收益

2008-10-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晋悦 我有话说

Artelibro举办的讨论会现场

中国出版人也许对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并不陌生,每年春季这里举办的儿童书展已经成为中国童书出版人的聚会之地。

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每年9月,博洛尼亚还有另外一个颇有名气的专业书展――Artelibro,以艺术类图书出版交流为主的书展。

据了解,意大利是艺术类图书的出版胜地,随着近年来艺术品拍卖行情的日渐火爆,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尤其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角色。今年9月底,记者有幸了解和参观了Artelibro,在采访欧美出版商的过程中,对艺术类图书出版国际形势略有了解。

一场艺术的盛会

Artelibro是由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创意发起,首次举办于2004年,旨在创办一个以吸引艺术领域的出版人、艺术品评论人、艺术家、艺术品收藏者共同交流合作的平台,而地点选择在博洛尼亚也颇具匠心。博洛尼亚的文化、艺术闻名于世,早在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名画家、雕刻家,形成了博洛尼亚派,而在该市国立艺术画廊中,至今仍珍藏有著名画家乔托、拉斐尔及提香等人的作品。今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则是世界最知名的艺术院校之一,汇聚了世界各地的艺术人才。同时,博洛尼亚还拥有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著名的意大利学者安贝托・艾柯目前就在这所学校任教。

据Artelibro书展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芭芭拉・阿伯丹泽(Barbara Abbondanza)介绍,“在博洛尼亚举办艺术类图书展的创意非常成功,仅在2005年和2006年的两年间,Artelibro就建立了它在艺术类图书出版领域的地位,从2007年起,其规模发生质的飞跃,参展单位已经达到上百家”。今年,第五届Artelibro的举办地点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中心广场――Piazza Maggiore,参展展位则设在广场旁边的一座16世纪的建筑里。

当记者一走进展览大厅,书展的艺术气质扑面而来。文艺复兴时期的穹窿顶风格大厅与斑斓的艺术图书相映生辉、古董书和现代艺术品交映成趣。尽管展场不是很大,但是出版人和艺术家、艺术品收藏者和艺术评论家,在行色匆匆中交流真知灼见,而作为普通观众则为一本本精美的艺术图书流连忘返。

“图书是艺术的传播载体,也是组成艺术创作的一部分”,阿伯丹泽说,“因此Artelibro所搭建的平台,为出版商、发行商、古籍经销商甚至艺术家、艺术评论家等有了共同落脚点,也刺激了更多的普通公众在参观和了解艺术图书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艺术鉴赏品味,形成潜在的艺术类图书的读者群体”。为了更好的实现多方面的交流,“博览会期间,我们同时举办了很多针对出版商的展览和座谈会,比如‘全球艺术品全球性增值:是出版商的机会还是限制?’等等,这些也都是免费为公众开放的。”而在“2009年,我们将启动主宾国项目,使Artelibro能更加深入、持续和系统的举办下去”。谈到对中国艺术类图书出版的印象时,阿伯丹泽表示,目前还没有中国出版商参与到这项书展中来,但是,中国的古典和当代艺术品拍卖、收藏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重,而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正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事实上艺术类图书比其他专业和大众图书的功能性更强,在艺术品市场,艺术类图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本逢时的艺术类图书出版后,能让出版社、艺术家、艺术品经销商、收藏者四方收益。”

关键在于捏准时机

事实上,许多前来参加Artelibro的出版商都对阿伯丹泽看法表示赞同,他们认为,一本成功的图书上市后,除了能给出版商带来收益外,还具有更多的功能,这尤其体现在现代艺术类图书的出版上,比如一方面它极大的满足了艺术创作者的商业目的;另一方面,画家或者艺术家的图书销售情况也成为画廊老板、艺术品经销商,甚至成为衡量其市值的晴雨表;最后对于艺术品收藏者来说,图书则是他们的收藏指南。

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为各产品市场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唯有艺术品市场仍旧显示出巨大资金实力,每年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们定期聚集在欧美重要的拍卖市场,挥金如土,一次次拍卖记录不断被打破,同时,许多新成立的博物馆都开始将自己定位在现代艺术品上,而老博物馆则增添现代艺术的专项展览。一切都证明了这个市场潜巨大潜力。

但是,在这样一个资金涌动的市场里,出版商要想抓住机遇,尤其是在当代艺术的出版上也并非易事。“难就难在抓准时机”,出版商杰佛瑞・泊内卡斯特(Geoffrey Bonneycastle)认为,“出版商有点星探的角色,如果一个尚未出名的艺术家通过这部作品能一炮打响,那么刚才说的‘四方收益’就能实现。但是如果时机不成熟,不仅书卖不出去,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也会遭到严重打击。”

艺术家托马斯・迈克奈特(Thomas McKnight)表示,“什么时候让自己的作品系统亮相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新生艺术家要依靠这本书为自己在圈内定位,如果出版过早,作品被市场不认可,再想翻身就很难了”。2006年迈克奈特收集了近几十年的作品首次结集上市,依靠这本书,他目前的作品已经为多家画廊收藏,实现了所谓的“四方收益”。

美国的艺术书籍出版社(Artbook Press)社长迪姆・希尔(Tim Hill)和艺术出版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他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家,年轻也好年长也罢,他必须应该在自己的艺术事业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和话语,而他的创作技法也应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他表示,衡量一个艺术家的价值,可以看两方面,一个是看他从事艺术的时间,另一个观察他的作品,“是否已经有明显的阶段性”。

同样重要的是,“艺术图书的质量,设计、包装一定要考究精致”,Hill表示,艺术类图书绝对不能粗制滥造,无论从文字编辑、版面设计都要找专人和专家策划,特别是印刷上尤其讲究,色彩不能失真,否则“如果这本书不能反映艺术家本身的实力,那怎么可能带来‘四方收益’?”

其他几种出版做法

不过,大多数出版商都承认,现代艺术的图书出版不能仅仅采用“星探”模式。在这个狭隘的出版领域,同样有多种模式值得借鉴。

一种模式是系列的科普性出版。比如,Taschen Books出版公司出版的“基础美术(Basic Art)”系列。这套丛书已经出版了近20年,原本是一套包括莫奈、达利等在内的当代艺术经典大师的介绍性丛书。现在“丛书”继续扩充出版范围,加入了不少当代艺术家介绍,每位艺术家同样是一人一册,但是都采用了平装本的形式,价格也相对便宜,仅为9.99美元。而该社的“基础美术的运动(Basic Art Movement)”系列中,则保持了更加与时俱进的出版进度,比如2006年和2007年相继增加了《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和《陆地艺术》(Land art)。暂定名为“未被认可的公众艺术”则将在2009年春季出现在该系列中,这个标题很让人和街头涂鸦联系起来。

一种是生态调查性卷本。英国著名艺术类出版社Phaidon从1998年起开始出版Cream。当时出版社邀请10位艺术博物馆馆长,让他们每人挑选十位当时最有成就的现代艺术家和作品,通过100位艺术家总体反映当时现代艺术的发展状况。此后,几乎每三四年,Phaidon就会再次复制这个模式出版一本较全面介绍同时期现代艺术生态状况的大作品,比如2000年的FreshCream,2003年的Cream3和2007年的Ice Cream。而这套丛书也成为现代艺术爱好者的必收藏图书。

最能体现出版社功夫的是专著或者个人作品集。出版作品集是每一个艺术家的最大希望,但是作品集的出版制作成本高,而且市场预期很难估计,因此很多出版商更喜欢采取与画廊或者博物馆进行项目合作方式进行专著出版。一些出版社则利用自己资历和与博物馆和画廊的良好关系,变身为专门发行作品集和专著的发行公司。

比如,最著名的是美国D.A.P.公司,它与欧洲很多出版社都建立了发行上的合作。据D.A.P.总裁陶德・布莱德魏(ToddBradway)介绍,1991年D.A.P仅有3个出版商的合作伙伴,今天他们的欧美出版商伙伴已经达到了200多个,代理发行超过500多部作品,“其中300本都是现代艺术和摄影。”尽管D.A.P.的业务中心已经转移到发行方面,但是他们也没有完全放弃出版领域,并依旧着重开发一些小众化和专业化作品艺术选题。另外,D.A.P每年都会与一些欧洲博物馆合作,定时还会推出品牌作品。

此外,如果对艺术家专著出版把握不大,选择出版豪华版和限制版,也是一些艺术类出版社的谋生之道。而且豪华版和限制版的发行渠道简单,通过博物馆、画廊、网站甚至普通书店都可以有效的介绍给公众。事实上,豪华版或者限制版图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比如2000年出版和著名摄影家赫尔穆特・纽顿(HelmutNewton)作品集“HelmutNewtonSUMO”,就被设计成摆放在一台四角支架上。而今年,售价4000美元的艺术大师杰夫・昆斯(JeffKoons)作品签名版一上市就销售一空,而本书的另一个豪华版本甚至售价高达1.25万美元。

最后,在采访过程中,所有的出版商都提到了“新市场”这个现象。他们发现,今天越来越多的现代艺术作品开始出现在非传统渠道里。比如一些重大活动的开幕式、青年人喜爱的嘻哈文化店等等,布莱德魏说“这意味着我们要把书放在那些更加时尚化,更加生活化,甚至更加新奇的地方,而不再是书店和画廊”。

“这些地方兜售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艺术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