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总评

2008-10-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传承文化,繁荣学术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江苏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远的不说,明清以降就出现了诸多具有全国影响的文人学者,其中顾炎武就是代表,而泰州学派、常州学派皆得隆誉。至于

出版,如以明代私刻之盛于江南为始,则江苏亦有很好的传统。近代的出版重镇是在上海,但江苏紧邻上海,参与其间的有不少是江苏籍出版家,故说江苏为近代中国出版业作了诸多贡献也实不为过。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出版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些地方性出版社竞相并起,与京沪等地的老牌出版社相颉颃,成绩斐然。其中江苏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不仅承担了诸多国家级重大的学术和文化出版工程,而且策划出版了好几套广为学界称道的丛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是有目共睹的。

近闻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通过整合的方式,倾力组织《凤凰文库》,进一步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及其他优秀的图书,这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从这个文库所列的七个系列来看,它与现已出版的几个大型文库相比,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注重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二是注重原创与翻译相结合;三是注重传统学科和新型学科相结合。这几个特点,既尊重学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又展示出版与学术良性互动的范例;既体现了人文学术的本位原则,又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凡此,表明文库的策划者是有水平的和有眼光的。另外,文库把江苏原已产生很好反响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和“人文与社会译丛”两套丛书整体纳入其中,也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两个品牌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和精神动力。相信文库的出版,定会在学术界和出版界产生重大影响。

据了解,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说明他们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有很强的能力。而他们不以此为满足,力求用经济反哺学术和文化,则体现了一种文化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个人认为,出版人的终极目标是出好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是传承文化、繁荣学术。而在出好书的同时,人才也就出来了,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希望江苏此举在全国树立一个榜样,也祝《凤凰文库》出版取得成功。

回馈社会、供养学术的善举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最近推出的《凤凰文库》,让我感到相当惊讶和意外。

多年来,我和书业的关系,可以算是非常密切的了:和全国许多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和优秀编辑都是相当熟悉的朋友,和全国几家最重要的书业杂志和报纸又保持着长期的工作关系……所以对于全国的“出版重镇”――至少是与学术有关的“出版重镇”――在哪里,我自以为是心中有数的。

这样的“出版重镇”,我想当然地认为,只能存在于北京和上海。当上海的世纪出版集团推出“世纪人文系列丛书”时,当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中国出版集团和世纪出版集团联合推出2000种图书装备县级图书馆时,我的上述印象似乎进一步得到了证明。

当然,我知道江苏有一些非常好的出版社,比如和我交往颇多的江苏人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比如和我有工作关系的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还有江苏教育出版社等等。当我得知凤凰集团准备推出《凤凰文库》,我当然不怀疑集团通过整合旗下众出版社多年积累的选题资源,必能推出一批好书。但是当《凤凰文库》首批书籍出现在我眼前时,我还是感到相当意外――简直有点“惊艳”的感觉:竟能有这么多有分量有价值的好书!

我初步浏览了这批书籍,对其中的“外国现当代文学系列”、“人文与社会系列”和“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印象尤为深刻。这里有经典性的和深具研究价值的外国现当代重要文学著作,有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研究重要著作,以及世界各国研究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问题的重要著作――最后这个系列是我多年来一直关注的。

《凤凰文库》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标志性出版工程,由集团与来自全国学术界众多知名学者共同打造,而且有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一这样的强大经济后盾,确实是中国书业的一项盛举。这样的工程体现了新的追求和理想。

这样的文库,也是出版集团回馈社会、供养学术的善举,诚如《凤凰文库》“出版说明”中所言:“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文化力量本身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尽管它实际上也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经济利益。

我最后的感想是:《凤凰文库》表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位列中国的学术出版重镇之一,是毫无愧色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