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展与创新,科技期刊才能做大做强

2008-10-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晋悦 我有话说
“学术期刊是现代科学技术全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它的主角则是学术论文。要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首要任务是促进学术论文的发育和成熟。”在10月16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在他题为“科技期刊发展与创新”大会报告中发表了上述观点。

发展与创新,既是本届论坛的主

旋律,也是科技期刊永恒的主题。来自科技期刊的精英们,用他们的经验和案例,为科技期刊发展共同建言。

整体发展快,水平低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做了题为“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与形势要求”的大会报告。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期刊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构建国家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到2007年底,我国大陆的科技期刊已达约5100种,较之1978年“文革”后科技期刊780余种增长了6.5倍。从数量上看,中国科技期刊占全国期刊总数的一半多,成为世界上数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科技期刊大国,从质量上看,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距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目前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期刊,未能有效传播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影响了中国科技进程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这主要表现在:科技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时滞,与科研人员追求科技成果即时发表、科学发现首发权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科技期刊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主要范式之一,在建设和谐学术生态中发挥的作用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还不相适应;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尤其是国际影响力,还很不尽如人意等。

树立品牌,探索模式

在市场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期刊传统发行、广告等赢利方式遇到瓶颈,如何创新经营模式,保持期刊持续增长,是对期刊经营者的一个考验。

许多与会代表都提到了品牌概念,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编审袁桂清在发言中表示,“科技期刊的经营具有不同的发展层面,而品牌经营是期刊经营的高级阶段,也是科技期刊发展与经营的最高层面。当前科技期刊的经营已由期刊产品经营转向期刊品牌经营,期刊品牌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是科技期刊经营制胜的重要资源,因此,在科技期刊如林与竞争激烈的今天,谁拥有了期刊品牌,谁就能赢得期刊经营与发展的主动权,缺乏品牌的科技期刊很难在市场中长期生存与发展。”

而对于期刊发展的模式探索,大家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国期刊协会汽车期刊分会副会长彭金良分析认为,在未来,成功期刊的经营模式将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赢利多元化。发行与广告在期刊的整体收入结构中的比例逐步下降,更多的收入来源与赢利方式将产生,图书、光盘、客户资源、数据库、网站、会展、论坛、进行品牌授权等等,一切可以与刊物自身资源和品牌相关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可以纳入这个范畴;(2)多条产业链交叉。期刊的经营不仅仅围绕编辑、出版、发行、广告这一系列环节来进行,而是不断进行产业链的延伸甚至再造,品牌与资源成为产业链的核心;(3)以资源整合为基础。期刊在长期经营过程当中形成的内容资源、读者资源、客户资源、行业资源、品牌资源等等,存在着极大可挖掘的潜力,需要将它们重新整合运用,才能发现新的经营空间,形成新的赢利模式。

只有数字化,才能更好走出去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网络阅读为代表的新的传播形态与渠道则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数字化、网络化给期刊社原有的编辑、出版、管理、经营模式带来了重大影响,科技期刊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上海信息化》杂志社副总编胡炎生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的出现,科技期刊必须及时反映这些研究的新发展、新内容”。当前,“中国的一些期刊在数据库和数字期刊平台建设以及网络期刊、电子杂志、手机杂志创办等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由于受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技术手段、人才资源、经营管理模式等制约,对于如何把现有的内容优势转化为信息化条件的传播优势还缺乏可行的手段,许多期刊利用数字化创新期刊反应模式的动力不足,在期刊数字化进程中居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副社长汪新红则认为,科技期刊只有网络化才能实现走出去的设想。“科技学术期刊‘走出去’就意味着科技期刊出版产业‘走出去’。网络出版是学术期刊出版‘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比如,‘中国知网’出版的《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海外版)》,已在北美、西欧、日本、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形成相当影响和一定品牌效应。”

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

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问题,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又一个焦点。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游苏宁认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不仅为科技期刊创造了新的良好环境,也给科技期刊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期刊必须紧跟科学研究的步伐,由“科学记录本”、“科学备忘录”转变为“科学创新启示录”、“科学评议书”;要根据科研重心的转移来创新期刊内容、关注前沿进展、预测科技趋势,以形成相互推动、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的孙晓玲指出,科技期刊编辑的社会责任体现于价值意识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科技期刊编辑只有从推动科学文化和科学事业发展的整体高度认识科技期刊的作用和使命,才能形成一种职业化的价值理性。而这种价值理性的自觉,必然会渗透到编辑个体人格塑造和编辑实践活动的诸多方面。在这里,强调编辑群体坚持“为求真理而认识、为求真理而发展”的科学价值观至关重要。只有编辑群体将这种理性的价值追求内化为维护科学纯洁和促进科学创新的强烈责任意识,才能真正推动科研学术与科技期刊自身的健康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