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阅读男人的失败

2008-10-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思郁 我有话说

《走下坡路的男人》,[加拿大]盖伊・范德海格著,赵伐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20.00元

在善于跟风的中国出版界,外国文学的主流一直都由英美法国的文学所占据。很大

程度上,我们的阅读品位的形成是受制于这种主流文学偏见的。当我们在选择书的时候,当我们用一种先入为主的审美观苛刻地打量那些书的时候,甚至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审美偏见已经产生。为什么不把我们喜爱英美法的文学热情投入到一个看似陌生的作家和作品?说不定会收获意外的惊喜。比如加拿大作家盖伊・范德海格的《走下坡路的男人》。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范德海格一无所知。加拿大文学中,我稍微熟悉的也就“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如果不是因为她曾荣获英国文学布克奖和多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话,估计现今对其仍一无所知。这就是我们的阅读偏见。

范德海格的这本《走下坡路的男人》是由12个短篇故事组成的小说集,作者把悲天悯人的目光投向了一群走在人生道路的下坡路上的男人,12个故事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描写加拿大现代社会中的男人面临羞辱、嘲讽、伤害、挫折、失败和死亡时的心态和情感。短篇小说的特质在这12个不同的人生故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忽然想到,我们下意识地忽略这部优秀的作品,是不是也和它的短篇小说的体裁有关?我们的阅读偏见中很容易就找到相符合的部分:偏爱宏大叙事,史诗性的宏篇巨制,而对一些短篇故事缺乏热情。而我明明记得博尔赫斯在访谈中说过对长篇小说不感兴趣,因为他觉得只有在短篇小说中,叙事的张力、节奏的紧凑、精致的叙事结构乃至精心推敲的句子细节才能一目了然。“只有在短篇小说中,我们才能享受到讲故事的乐趣”,这位短篇小说大师如是说。

在范德海格的《走下坡路的男人》中,我们同样享受了一种乐趣,一种兼具短小精悍的特质和隐约中统一主题交融的乐趣。我不敢说这部小说中篇篇精彩,字字珠玑,但至少每篇小说中都有吸引我们注目的细节营造。比如在同名小说《走下坡路的男人》中,主人公埃德失业在家,靠妻子维多利亚做社会工作维持家庭和婚姻。长此以往,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不平衡不可避免,而埃德为了应付这种尴尬,每次妻子回到家中都会用微笑面对,窃以为这部分的描写是最为精彩的部分:“我打开门,向她展现我最拿手的笑容,就是‘我乃没用的傻瓜,犯不着跟我一般见识’的笑容。失了业,手上有大把的时间,我总对着镜子练习笑容。每种情况我都准备了一种笑容,手头这个是以往练习成果的忠实再现,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有一天出去散步,刚看见一条黑颜色、大块头的拉布拉多猎狗在人家门口拉屎,我俩马上便心心相印了。它呲牙咧嘴地冲我笑,身子还卖力地抖着。它的笑容中,既包含身体排泄之后的快感,又包含调皮捣蛋之后的满足,还包含行为不端之后的羞臊,绝对符合我目前的处境。”这种略具嘲讽的心理刻画如果说是一种自我作践,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神胜利法更为合适。人至贱则无敌,当舍弃掉最后的一点自尊,用一种自我羞辱的方式摇尾乞怜的生活,这种心酸的滋味可想而知。而难得可贵的是,小说中并没有直接描述这个男人屈辱的心理过程,但是通过那条呲牙咧嘴的狗,这种由文字巧妙组合成的直观画面似乎更具有冲击力。介绍中说这本书是范德海格的处女作,能在自己的处女作中显示如此娴熟和老练的叙事能力,作者的写作功底可见一斑。

更何况这只是其中的一篇。开篇《看客》中,那个天真地有些邪恶的小男孩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团聚》中那个被妻子的家人斥为无能之辈的男人唱起的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心酸的温馨;《体验完美》中,那个身患恶疾但仍锲而不舍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寻求人生完美的味道的男人让人感动;《跳舞的熊》中,那个临死前还要奋力抗争希望找回自己尊严的老人让人敬重;《离乡人的聚会》中,那个退休后想要追寻年轻时向往的异国美景的老教师,结果发现他在英国与现实格格不入,更令人唏嘘感喟……几乎每一篇小说都有一些韵味悠长的细节令我们回味,一种久违的情感在我们心灵荒漠中滋生。我们不是同情弱者,那些失败的男人,社会的零余者,边缘人,而是从他们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也许陷入过同样的困境,遭遇过相同的尴尬。我们是否想过如何地面对人生中一次次困境和尴尬?所以克尔凯郭尔的那段话在这里才如此的醒目:“个人的能力,可以用他的‘理解’与‘意志’之间的距离来衡量。一个人能够‘理解’的东西,他必须同样能逼迫自己以‘意志’去完成。在理解与将意志付诸实践之间,就是借口与逃避存在的空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