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泰州学派美学思想的开拓性研究

2008-11-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袁济喜 我有话说

《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史》,姚文放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35.00元

近年来,不仅研究者对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加以推进,而且视界与

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探颐索隐,钩深致远。这种更新,并不像前几年那样一味标新立异,从西学那里借用新名词来裁剪中华文化,往往造成方枘圆凿;而是回归传统本位,推陈出新。

从哲学与美学互动之中去把握中国美学,确实回归了中华文化与学术的本位,也是符合中国学术的根本特点的。我们研究中国美学与艺术,一方面固然需要剥离的工作,即将有关美学的论述从传统学术的四部中分离出来,这也是为了学科建设的需要,但也许更重要的,是从总体上去研究,这样才不致于见木不见林。因此,《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史》从泰州学派的角度去研究相关的美学史,恰恰是为了对于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泰州学派作深层的开发,同时也是回归了中国学术自身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传统与当下的和谐结合。迄今为止,关于泰州学派的思想史与人物方面的研究不少,其中有些人物,如李贽等人的研究几成热点,但是研究泰州学派美学的专门著作还没有,就此而言,这本书具有首开的地位与价值。

对于泰州学派的解读历来有多种,但我以为,泰州学派对于今天最大的意义,在于它面对明中期世俗化的世界,面对传统文化的中衰,高扬人文的旗帜,坚持使人生理想得到弘扬与再生,形成了古老的儒学传统与平民化的结合。本书抓住了这一点,书中第一章即着力论述了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王艮,从老师王阳明秉承了治世主义的理想,同时进一步化入“百生日用即道”的语境之中。王艮虽然出身盐场灶户,社会地位至为贫贱,可贵的是他并未放弃向善向上的道德理想,而是将圣人之道引向世俗生活,使平民百姓在末世获得精神救赎,此亦可以理解为孔子所说的“礼失而求诸野”。对此作了最好的演绎则是李贽、袁宏道等人,他们以反叛的姿态反抗上层的虚伪,倡导平民化的戏曲、小说等艺术种类,提倡天工大化之境,在明代形成了美学启蒙思潮,使古老的美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这本书中阐明了这层意义,比如第一章《鱼化为龙:王艮的平民主义美学思想》,对此进行了很好的阐述。这对于我们如何看待美学的日常化是很有教益的。审美日常化并不等于摒弃理想,文人学士并不等于文痞商人。?心铸仁,鱼化为龙,是泰州学派的主题词,这是在当时昏暗困苦中,士人悲剧命运与不朽奋斗的写照,也是泰州学派在今天最大的人文光照。

本书主张从哲学与美学互动的角度去解读泰州学派在内的中国美学史,这在当前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中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比,思想性与人文性极强,“道通为一”,“大方无隅”,“至乐无乐”,是中国人的美学智慧,他们借助于思想智慧的总体性来看待美学与艺术问题,从而使自己的美学有了坚实的人文依托,立意很高,识见不凡。虽然有些论述看上去不太好懂,但古人认为,艺术与审美本身即在于对于道的妙悟之中,过多的哓哓置辩,反而远离了事物真谛,丧失了自我。本书选取了王艮、王栋、王襞、颜钧、罗汝芳、何心隐、李贽、焦?八大人物,依次对于泰州学派重要人物的美学,以及总体特征作了评述与分析,着意开掘其中的人物与意蕴,书的布局与构思体现出作者欲从扬泰文化的角度去进行总论与分论相结合的思路,我以为这是做得很好的一种设计。

在对全书的阅读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篇章是很有见地的。对于与美学相关的一些重大范畴与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介绍。比如王栋的修身论美学、王襞的人格美学思想、颜钧的神秘化美学,这些人物的美学由于不如李贽、焦?等人的名气那么大,也因为他们直接论述文艺与美学的著述不多,以往的美学史著论自然鲜有提及,人们对于其价值自然无从知晓。阅读此书,才知其实在中国泰州学派的学说中,有着许多更精彩的人文精神的哲学与美学融为一体的论断,对于今天人类的生存与美学建构是极富有启示的。

泰州学派是中国古代至后期具有启蒙性的一个学派,其中固然有李贽这样的出自官僚却反叛的人物,也有一些稳健的官僚人物,如徐?、赵贞吉是朝廷高级官员。但这个学派的创始人王艮却是贫贱阶层的灶户出身,他的思想具有平民色彩,此外,他们的哲学与美学有的是以直接的口号方式提出来的,有的则是在对于圣人语录与经典的阐发中引申出来,这些人物的思想如何汇聚在一起的,这个特点是研究泰州学派的美学思想时应当关注的,遗憾的是书中涉猎不多;此外,书中偏重从哲学与美学的互动中去谈美学,但是对于如何由哲学而至于美学,我认为还是应当多作一些延伸说明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