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奥巴马和佩林成为美国书市新发动机,但布什不是

2008-11-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胡 我有话说

本报记者王胡报道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硝烟未及尽散,出版界已经投入新一轮政治图书的热战。其中,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败选的副总统候选人、阿拉斯加女州长萨拉・佩林最为抢手,传闻中的布什回忆录却不被看好。

奥巴马和佩林:

根据《出版商周刊》

罗列的书目,目前市面上已有十数本与奥巴马有关的图书在销,成绩最好的,当属奥巴马本人所写的两本自传:1995年的《来自我父亲的梦想》(Dreams from My Father)和2006年的《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两书总共印行了500万册。

在大选开始前的奥巴马旋风中,包括传记、画册、励志、童书、宗教、经济政策分析、演讲集,甚至口才培训指南在内,各种类型的相关图书已经蜂拥上架。其中,收入了120幅黑白照片的画册《奥巴马的崛起》(The Rise of Barack Obama)卖了8.5万册,口才工具书《像奥巴马那样说话》(Say It Like Obama)也卖出了2.8万册。从现在开始到明年1月新总统就职前,还将有一系列速成的奥巴马图书上市,包括大选综述、政治观察,以及一本《奥巴马菜单》(The Obama Menu),记录的是其竞选团队的一日三餐。

奥巴马的太太、候任第一夫人米谢丽也成为出版潮的焦点,10月份上市的《米谢丽传》(Michelle:ABiography)已经迅速再版,印行6万册;将于本月底出版的《米谢丽・奥巴马:希望之第一夫人》(MichelleObama:FirstLadyofHope)首印7.5万册;另一本《米谢丽・奥巴马:美国故事》(Michelle Obama:An American Story)则定位于8-12岁的儿童,首印10万册,明年1月上市。

萨拉・佩林虽未能如愿当上美国首位女副总统,却令出版界对她兴趣大增。《纽约邮报》11月9日的报道说,各路出版代理人正在对她紧追不舍,或会达成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出版合约。兰登书屋的发言人斯图尔特・艾泼鲍姆承认:“我们旗下有几家出版社热切地期待能与佩林州长谈谈。显然她的支持者不少,我们知道,中右立场政治人物的书往往卖得非常非常好。”

据报佩林本月底便会签下书约,稿酬有可能高达600万美元。但公关行家霍华德・鲁宾斯坦警告说:“她想大把捞钱,但得想明白,她的目标是2012年。如果她玩不好,表现愚蠢,看上去不知道自己在讲些什么――比如把非洲说成国家,人们就有可能认为她胜任不了政治工作。”

布什:

由于伊拉克战争,“反布什”图书曾经成为美国出版界的一大热门选题。在他即将离任时,此类图书料将回暖。

多位著名作家在11月2日的《卫报》撰文,纵论布什时代。亚历山大・海蒙(Aleksandar Hemon)认为:“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我觉得布什政权也许是西方文明史上运作最糟糕的民选政府。其成绩单是灾难性的。”旅美中国小说家李翊云则回忆了她1990年代刚到美国时的情况:经济高速增长,媒体更多关注的是克林顿的风流案,人们最担心的则是千年虫。“幸福就像童年,总在人做好准备前便告结束。”她最担心的事也变了:布什政府的第一个四年任期或会成为美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若要在此安家,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的呢?出乎她意料的是,布什在位整整八年,坏消息接踵而至: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人命和财力的巨大消耗,外交政策的灾难。“对我而言,美国不再是我刚来时的那个幸福之地了。”李写道,“这倒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我不再是年幼的爱丽丝,面对仙境看也看不过来。”

此前有报道说,布什有意在卸任后撰写白宫回忆录,但出版商们认为,现在可不是时候。

“如果要我给布什总统进一言,考虑到当下公众对他的看法,我会建议他等等再说。”诺普夫书局的保罗・伯加兹(Paul Bogaards)对美联社说。该社是克林顿2004年的畅销自传《我的生活》的出版商。立场保守的Regnery出版社总裁玛吉・罗斯(Marji Ross)也认为:“他等的越久越好。”她说,目前人们的注意力都在奥巴马身上,没人有心思去读一位保守派总统的回忆录。

观察家认为,布什现在的情况与1950年代离任时的杜鲁门很像,后者当时同样不得民心,此后出版的两卷本回忆录很快便遭遗忘。克林顿当年通过《我的生活》赚得1500万美元的故事,看来不会在布什身上重演。出版人乔纳森・卡普(Jonathan Karp)表示,如果布什写回忆录,稿酬不会太高,因为海外出版商的兴趣不大。“布什总统被认为是个横冲直撞的牛仔,不尊重别的国家。所以(他的书)在国外是卖不够数的。”他说。

看来,布什若想成为畅销书作家,除非他勇于自我检讨,或有生花妙笔,把八年的白宫风云写得引人入胜。笔力好坏非常重要。这方面有个反面例子:里根当年离开白宫时民意颇佳,但回忆录写得极为乏味,令读者大失所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