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阿富汗流亡作家赢得龚古尔奖

2008-11-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阿提克・拉希米:“我的幸福难以言表。”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巴黎歌剧院附近的德鲁昂饭庄,11月10日午餐前,大群记者拥塞在一楼门厅的楼梯口,等候今年龚

古尔奖的开奖。根据美食与文学、酒肉与开会紧密结合的传统,有105年历史的龚古尔委员会的十位委员们,每月一次在此议事。不过今天这一回,要先投票再用餐。两轮投票之后,他们以7比3的结果,将门外守候的一位阿富汗难民送上了名望的巅峰。

流亡法国的阿富汗作家阿提克・拉希米(Atiq Rahimi)以讲述被压迫女性终获心灵自由的小说《有耐心的石头》(Syngué Sabour:La pierre de patience),战胜了最大的竞争对手、《世界之美》(La beaute du monde)的作者米歇尔・勒布里斯(Michel LeBris)等其他三位入围作家,赢得大奖。

这是龚古尔奖最近三年里第二次颁给外国作家,2006年,美国人乔纳森・利特尔以《复仇女神》获奖。像利特尔一样,拉希米也以法语写作,此时,他却说无法用法语形容自己的狂喜。“我只能说:我太幸福了,我需要好多本字典,好多本百科全书,才能找出字、词、句,来形容这种感受。”他说。

还说什么呢?46岁的拉希米笑得合不拢嘴,与自己的出版人拥抱,亲吻,外套也脱了,露出里面中亚风格的坎肩,还将德鲁昂饭庄门房的大盖帽戴到自己头上,让记者们拍照。

苦日子仿佛全在脑后。1962年,拉希米生于喀布尔,八十年代逃离祖国,先到巴基斯坦,后获法国容留,以难民身份入读索邦,学电影。

“此书品质非凡。”评委会主席埃德蒙・夏尔-鲁(Edmonde Charles-Roux)女士说,《有耐心的石头》描述的苦难令人动容,有悲剧般的冷静,却并非惨到不忍阅读。作为一个女性,她尤其欣赏书中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及其社会意义。

书名“Syngué Sabour”乃波斯语,出自东方民间故事,讲一块黑石,专门听伤心人倾诉,像海绵一样吸走他们的悲苦,还以继续忍受生活的耐心。

活着就是忍受。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位阿富汗(尽管书中没有明确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妇女在乱世、婚姻和宗法这三座大山的重压下,谋求自我解放的苦难历程。在战争中,她丈夫被子弹射中颈椎,不仅全瘫,而且终年昏迷不醒,如同一块会呼吸的石头,躺在家中。苦命的妻子坐在他身边,絮絮叨叨,根本不知道丈夫是否听得见――丈夫能动时她可不敢这样对他讲话,否则会被打个半死。她一口气讲了150页,丈夫仍然像块有耐心的石头,她越说胆子越大,终于道出了尘封多年的一个重大秘密。

拉希米足够聪明,选择用不描写战争场面的方式来写战争,战争反而更加残酷,用不描写丈夫暴打老婆的方式来写妻子的恐惧,这恐惧也愈加深刻。拉希米也足够幸运,第一部法语小说就为他带来了法语文学的最高荣誉。

他原以波斯语写作,这是阿富汗的多种民族语言之一。《有耐心的石头》是他的第一部法语小说,事出2002年,塔利班政权垮台后,他首次重返祖国。“一俟我找到自己的根,自己的语言和源头,我就很难继续用波斯语写作了。”拉希米说,“回来后,我想去表现更重大的问题――禁忌,阿富汗人的秘密,但我的母语不允许我这样做。”

“法语给了我一片自由的天地。”他说。

法语对他不算障碍,他爸爸曾任潘杰希尔的地方长官,后到喀布尔当了法官。全家人喜爱法国文化,阿提克・拉希米很小就被送入喀布尔的法语学校就读,读着雨果长大。1973年,查希尔国王被政变推翻,身为君主主义者的父亲被迫带全家流亡印度,在这个千神之国,少年拉希米再次感受到文化的冲撞。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全家返回喀布尔,拉希米上大学,读法国文学。此后,由于严苛的政治和思想环境,加上即将到来的四年强制兵役,他选择了出逃。

辗转来到法国后,他如鱼得水,不在乎这里的人们按照法语读音,称他为“哈伊米”。白天他是哈伊米,晚上复为拉希米,开始用母语写自己的故事。

他的第一篇小说从未出版,故事讲一个刚到法国的阿富汗少年,只会一点点英语,却渴望与新世界交流。文学青年继续磨刀,直到2000年《土与尘》(Terre et cendres)出版,此书原以波斯语写成,后由他人译成法语。那同样是个关于战争的悲剧故事,四年后,拉希米亲自把它搬上了银幕,带它参加了戛纳电影节,并最终在桑给巴尔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剧情片的金帆船奖。

尽管龚古尔奖的奖金只有象征性的十欧元――而且不发现金,只给支票,所以获奖者大都不去兑现,宁原留着支票纸做纪念,但该奖在市场上的促销作用惊人,拉希米即将得到的版税,又何止千百个十欧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