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该出手时就出手”决没有错

2008-11-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A.C.格雷林/文 凌云/编译 我有话说
今年十月的一个凌晨,英国一家银行的主管、现年45岁的弗兰克・麦加拉汉先生从英国诺里奇市中心的一家酒吧出来正在等待出租车时,突然发现有一群年轻人欺负一位无家可归的立陶宛人。当这些小无赖对他拳打脚踢时,麦加拉汉先生挺身而出力图保护这位可怜的人。这时,至少有四个年轻人把他围了起来,一阵拳脚过后,
他躺在人行道上失去了知觉,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在此过程中,曾有附近酒吧的一位看门人出来协助他,结果下巴被打碎。麦加拉汉先生家人事后说:“弗兰克作为一个好公民付出了生命的终极代价。”关于在暴徒猖獗有人受难时,该不该“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甚至“拔刀相助”,这在过去根本算不上是个问题,你看西方的那些骑士们以及中国的那些好汉们,除了怒吼一声奔将过去哪有什么过多的考虑?然而,在我们当今的这个厌恶冒险、自我中心的社会里,在处置紧急情况时,往往有太多的策略评估、太久的利弊权衡,以致于在常识上无端地生出许多问题来。本文作者认为,麦加拉汉先生虽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该出手时就出手”决没有错!

当您看见小无赖欺负或暴打某人时,是否应该挺身而出,给受害者以帮助?不久前发生的弗兰克・麦加拉汉因见义勇为而献身的消息,引起了各种反应:我们敬佩其勇气,但他的不幸遇难让人更加恐惧,而这种恐惧会让很多人在危难之时不再敢于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然而,尽管如此,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必须是一个强有力的“应该”。

当然,帮助的方式得视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情况是20个暴徒、一位受害者与你,帮助最好是以退到安全的距离给警察打电话的方式进行,同时,尽可能地用手机拍下现场的照片。如果你有三个人,这时发现有两三个男子在袭击另一个人,你就能够并应该当机立断挺身而出予以阻止。

依我个人的看法,即便是在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要挺身而出。这是出于一个原则的考虑:反击恶势力决不会错。一个人决不应该做的事是:视而不见,继续走自己的路。

若干年前,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一个熙熙攘攘的地铁站台上受到一个精神错乱男子的袭击。袭击者提着她的头发,让她整个身体离开了地面,在空中旋转着。现场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即便是在她惊叫着并乞求他们的帮助时。那真是个让人惊骇的场面。你自己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孤零零一个人面临着危险,这时你看见旁人由于极度恐惧而帮不了你的忙,快步走开,你会有何感觉。你一旦有了这个设身处地的想法,我相信就会改变你原先的态度,即在他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自己更为安全。

今年四月份,在经历了两次见义勇为的遇难事故后,都市警察局的克利夫・莱昂斯警官说,当公众看见小无赖施暴时就应该上前阻止。他建议理性行事没错,但必须有所作为。如果所有人都照着他说的去做,旁观者就会被拧成一股绳,在制止无赖施暴方面能相互帮助,在数量上造成威慑,从而获得了安全。

约瑟夫・朗特里基金会最近发表了一个报告,探讨在当代社会里我们把什么看做是最大的不幸。根据所做的大规模的民意测验,人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公共意识的失落――即我们的共同责任与关切等个人意识已大大降低。

这当然仅反映出了一部分问题。其实,这是个恶性循环,因为当越来越少的人感觉到他们有直接的责任去帮助他人时,他们之中的助人为乐者就变得更为孤立;而当那些日后的助人为乐者变得越来越孤立,他们就会怀疑自己有没有必要面对危险出手相助了。

这不仅是个令人遗憾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令人羞愧的事实。其他的想法终究会向我们压过来:荣誉的问题、捍卫正义的责任问题,以及受伤与懦弱相比我们一般更害怕后者的问题。

无疑,这个想法现在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因为我们往往认为那个匆匆离去不提供帮助的人并非是懦弱而是出于理性的考虑。暴徒们可能有刀;他们还可能用穿着的皮靴或棒球的球棒打碎你的脑袋或让你的脾肾破裂。如果一刀捅来或一脚踢去恰中要害,那很可能是致命的。如此看来,不介入似乎因应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再说,人们还可能要考虑到自己的家人呢。

这些观点都不无道理。然而,当我们之中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些道理说服而不愿助人时,一旦我们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受害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势必会更加孤单。因此,当危险降临时,我们之中的任何人不应该让我们之中的其他人独自受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