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798:古老都城的艺术异类

2008-11-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黄锐 我有话说

我原本不想写下这些文字,因为文字的叙述既不能代替一条用词简洁的公文,又无法传达那些伴随时间和温度的传说。798的故事有千万条。这个798,是被公开说明出来的存在,一个红得发紫的艺术市场区,一个国营企业的优柔寡断,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区的样板,一个游览胜地;更不待言,一个拥有最古老文明的最新城市的最大工

业遗产,一个在遗产意识里拼命翻新的城市异类,一些矛盾组成的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矛盾里的一些故事。

这本书可以倒过来看。看英文横排字的人应该适应中文的竖排字,看中文竖排字的人也可以看英文。所有内容的年代顺序从中文向左翻页开始,英文部分体现崭新的年代――如果有这样的认识,也是可以的,但仅仅是个片面。

彩色画页、代表艺术区主人的诸般形象里,可以看见近乎透明的表情和一览无余的处世状态。在黑白照片里反映的,其实是极彩色的运动过程中被捕捉的一瞬,否则光、影都不会呈现那些依然动人的新鲜感。

《北京798》,黄锐主编,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198.00元
并不是时间的玩笑。没有人可以左右命运,仅仅是一种努力的痕迹。这些痕迹里,证明了这些人的工作态度。态度是纯真的,热切的,非私利的和充满善意的。态度的对面是空旷的视野、责任感、语言障碍、国家。

历史的注意力包围了一个局限的环境。如果仅仅是偶然,这个偶然也包含了幸运的因素。在若干尚且留存的空间,被50年间纷乱的脚步摩擦发亮的水泥地上,有些人曾非常实在地停留过,呼吸过。

命运呈螺旋形上升。它在旋转着返回的时候,不仅越过了时间的刻度,而且停在了新的高度。现在的主人们更习惯独立思考,想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纠缠着本书的主题,同时也是表达本书的自信:当人们执意掌握未来时间,至少应该在数字彩色图像里留下若干闪烁的掠影,以便与历史的黑白影像加以对照。

2005年底至2006年春,北京市政府为了解决艺术家与管理机关之间关于艺术区和工厂建筑存留问题上的争斗,决定保存工厂建筑,把业绩不良和造成若干污染源的工厂从798陆续迁出,改798工厂(由七星集团管理)为798艺术区,它的正式名称为“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在新政策的指引下,条条大路通向798。在这些路上,798的艺术家的努力和不眠之夜已经如同昨夜的废纸一样被早晨的清洁工拾到画着五彩的垃圾箱里了。798是官方认可的文化产业基地。形势在政策的动力下大彻大悟了。态度是开明的,门户是开放的,前途呢,当然是美好的。

798的未来如文字道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创意”是一种启发,或是一种解释。而“产业并且基地”是一种政治美学运用的事实。一般大众,学一学就会了。当代艺术家们,因为是当代的,自然是迅速领悟了。

随着画商、收藏家、观光客的到来,金光闪闪的广告,媒体上的彩照,世俗硬通货的流通,似乎798的未来会一路畅通。一个相反的现象是798艺术区的入住艺术家越来越少。

也许,曾作为城市异类的798仍旧可以保持它的神秘形象?但是大趋势是当下的变化。无论在地理位置上还是行政的关注度上,798已成为城市经济里密切关联的一部分了。每个隐藏的角落都在商品价值表上被公开衡量着,它的当下及未来的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