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拓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8-11-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丁鹏 江苏科技出版社副社长 我有话说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回顾这不平凡的30年,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值得珍惜,有太多经验值得总结,其中,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则是苏科人追求发展的重要法宝。

领域拓展

作为地方科技类出版社,苏科社从成立之初就被打上了计划体制和专业分工的烙印。由于科技出版资源的积累需要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建社初期,出书品种和码洋只能维持小幅增长。而在同一时期,伴随着江苏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江苏教育改革与发展步入快车道,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和总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为教育出版提供了众多的机遇和挑战,苏科人及时捕捉到发展的机遇,顶住各种压力,大胆地将出版领域由纯科技类向教育类延伸,发挥编辑队伍的专业优势,建设中小学理科类教材。经过多年的开拓、打造与维护,苏科社现已有初中《物理》《数学》《生物》等国标教材和《劳动》《信息技术》等省版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核心教辅,极大地满足了省内外教育教学的需要,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一战略性的拓展,除了得益于当时省新闻出版局领导的开明外,还应归功于苏科人敢于创新、孜孜追求、百折不饶的执着精神。正是这种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步的斗志,苏科人近几年来还在不断地开拓与探索:为了增强综合实力,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苏科人正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与兄弟单位合作,积累经验,最终争取申办电子出版权;与苏州大学合作联办《中学物理》《中学数学》等期刊,为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平台,为教育出版搭建制高点;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支持下,与民营企业一起投资建立数码印务公司,满足日益增多的短版印刷的需要……

机制创新

长期以来,出版社一直作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由于这种特殊性,出版社内部三项制度基本上是挂靠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随着出版业竞争不断加剧,市场化、企业化要求不断提高,出版社内部运行机制愈来愈不适应出版产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苏科社作为发展比较快的出版社,在拓展过程中遇到机制约束尤为突出。苏科人不等不靠,勇敢地在内部开展了三项制度改革。在用人制度上,打破“铁交椅”,干部能上能下,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般员工双向选择。迄今为止,在全社范围内已进行了三轮竞聘,针对新设岗位或特殊岗位的竞聘已成常态。在第一轮竞聘过程中,全社有两名中层干部落聘,转为普通编辑,其原享受的中层干部待遇也随之取消。这种“动真格”的选聘,给全社上下带来不小的震动,也触动了每一个中层干部,其意义是深远的,造就了一支不甘落后、敢于争先、善于开拓的中层干部队伍。在用人制度上,苏科人还打破了编辑的“铁饭碗”,通过对员工的双向选择,不符合条件的编辑可能落聘到辅助岗位,而具备条件的在行政岗位的一般员工可以转到编辑岗位。经过几轮选择,有几名编辑因为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被分流到其他岗位;也有几名其他岗位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和再培训,转聘为编辑,在全社范围内形成了鼓励再学习、再提高、不进则退的氛围。除了在用人制度上推进改革外,在工资分配制度、用工制度等方面苏科社也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如今。苏科社已将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的实践和做法汇编成册,成为指导苏科社内部运行和发展的“蓝皮书”。

体制裂变

曾有经济学家说过,我国出版业改革就整体而言落后其他行业近30年。确实,出版事业作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宣传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经济工作和其他的产业部门,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随着形势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特别是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了科学划分,对出版产业性质有了新的认识以后,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改革已提到议事日程。而此时,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改革已有显著成效,从宏观管理体制到微观运行机制都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出版社虽实行企业化管理,但却戴着事业单位的帽子,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这种假“主体”发展得越快,受经济体制的约束就越大,在这点上,快速发展的苏科社的感受也不例外。进入新世纪,为抢抓发展机遇,摆脱旧体制的桎梏,在国家全面推开出版业改制之前,苏科人率先做体制裂变的文章,筹资500万元注册成立江苏达泰文化传播公司,目的是将其作为转企改制的“试验田”,推进改革举措的“试金石”。达泰公司在省内分设徐州、苏州、南通三个分公司,在北京设立分公司,延伸和拓展苏科社的主营业务。苏科人的目标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达泰公司塑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条件的许可,将积极探索在国有控股前提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探寻股权、期权激励分配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成为苏科社改革的“孵化器”,发展的“增长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