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精神家园

2008-12-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郑金洲 我有话说
我与福建教育出版社结缘甚深,不只是因为我是该社一些教育类图书的作者或编者,而且也是该社出版的诸多教育类图书的阅读者、学习者。可以说,我走进教育学研究的门径,读了不少该社的图书,如汇集当时中国教育界各位名家编纂的《教育学丛书》,而自己从事教育研究后,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想法,又常常首先与该社领导
、编辑沟通,在他们的督促下,逐步形成为日后的著作。就此而言,我是福建教育出版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与福建教育出版社打交道有近20年时间了。在这20年间,我目睹了一个有追求、有远见的出版社的发展,同时也目睹了一批在国内教育出版界有思想、有建树的编辑队伍的成长。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有这样三点突出的印象和感受:

一是传承教育学术的使命感。学术需要积累,学术需要传承,割断历史的学术是没有根基的学术,丢掉传统的学术是无法持续发展的学术。福建教育出版社的诸位同仁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不从眼前的利润出发,而是高瞻远瞩,致力于教育学术的传承与创新。我与导师瞿葆奎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名家名著进行了重新编纂、整理,共计50余册,承蒙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对中国教育学术作了一些铺垫性的研究。该套丛书的出版,使中国教育学术的“学脉”更加清晰。

二是强烈的品牌图书意识。该社各位同仁深知,出版社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逐渐形成自身的品牌,在业内培育起较强的美誉度。他们把特色立社、品牌强社、创新兴社作为目标,不断探索教育图书的品牌项目,在同行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对各类教育研究者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他们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合作编写的《教育学丛书》,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出版后,至今已逾20载,该套丛书一版再版,反复印刷,被教育界奉为经典性的著作。

三是紧贴教育现实需要。教育出版社一定程度上是专业出版社,是以教育尤其是中国教育作为出版对象的,是需要密切跟踪中国教育发展进程、牢牢把握中国教育重大疑难问题的。福建教育出版社近年来,把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等作为选题重点,及时反映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体现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实践,展示教育研究的新进展,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学术家园,同时也成为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精神家园。

福建教育出版社今逢50华诞,我向这位交往多年的老友表示祝贺,向出版社各位同仁致以祝福,衷心祝愿福建教育出版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更大的进步!也衷心希望福建教育出版社为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提供更大的展示平台,为教育实践发展提供更有生命力的思想源泉!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导)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