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心凉了,要自己来慢慢捂热

2008-12-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红娟 我有话说

“90年代英语系列丛书”是外研社在上世纪90年代走向市场的一个开门红,策划并成功运作这套书系的正是外研社如今的总编辑蔡剑峰。当时的小蔡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而且刚进社时还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如今的他

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他变帅了,变成熟了,非常自信但保持低调,不过话倒还是一如既往的少,笑容里尚保留着一种年少时的羞涩。

甫一见面,蔡剑峰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一选题策划的成功在我身上是偶然的,但在李社长身上是必然的。作为一个不过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无知者无畏。所以,策划并不难,难的是决策。记得当时外研社连印书的钱都拿不出来,居然敢于如此投入,不但授权一个新人负责,而且志在必得,这里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

很难得的是,今天的蔡总回忆当年的小蔡,“反弹琵琶话当年”语锋甚健。当时的背景是:1989年北外的对外汉语专业应届毕业生蔡剑峰,原毕业分配计划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取消,又因在校时做过校刊的学生编辑(北外院刊学生版责编),平时就喜欢写写画画(北外社团“诗书画社”社长),便选择了留校到出版社做编辑。但是一到外研社,便发现落差巨大,特别是新毕业的大学生被要求先做两年校对,其严谨的工作内容和环境都让极具艺术气质的小蔡痛感窒息。白天上班最盼望的就是时间快点过,下班时间早点到;到了下班后,开始想的就是怎么“出逃”,换单位还是考研究生还是出国。这样的日子过了仨月,一位刚从英国学成归来的编辑部主任神采飞扬走马上任,新主任踌躇满志并神色坚定地告诉小蔡们:“我们可以改变,一切皆有可能。”有点颓废的小蔡听着听着来了精神。于是,对这位20刚出头的毛头小伙来说,一个“累并快乐着”――可以不睡觉、不计报酬、忘我而狂热工作的“李朋义时代”悄然来临。

李主任让蔡校对跟着他去全国各地摸一摸市场,看看哪些选题是读者心中的“香饽饽”,为未来的发展趟一趟路子,于是蔡校对展开了一趟为期长达半年之久的市场调研之旅,先是舟车劳顿不辞辛苦遍访南方四省,继以“走店串校”热情不减四处出没北京。蔡校对的工作和生活全因这场调研而发生改变――

  镜头1:“骑着自行车,背着书包,到处摆书摊”

想像一下逃离办公室暗无天日的校对工作,得以“合法”游荡、自由呼吸的畅快;另外,这件事不但乐于做而且驾轻就熟:学生时就曾与一些同学制作过校园明信片,并到各大学食堂门口兜售。

  镜头2:“设计调查问卷,抄到教室黑板上”

当时印刷了上千份问卷。既然通过做教师的同学朋友走到人家教室的讲台了,干脆也冒充一下老师,不但秀一下板书,而且能与学生互动。

镜头3:“到图书馆查看借阅登记,以此定选题”

其他的招数也还有,选题调研除了发问卷,跟学校学生和书店读者互动,还请教了很多专家,比如北外图书馆的老馆长杨树勋是经常去找,吴景荣在外交学院的家也是经常去,还登过许国璋家门,见钱青则是在英语系一次课间。

  镜头4:“大考”――选题论证会

第一次面对全社领导和全体编辑,包括许多老资格编辑的质疑和领导的担忧,发觉工作要有一腔热血,但不是一厢情愿。

镜头5:“当领导了”――组建团队

以一个实习校对的身份摇身一变,居然“领导”四五位社里精选出来的骨干编辑。可能这就是年轻人需要的压力和动力,不在乎物质鼓励,但看重书上要署的名――不敢自称“责任”编辑,自创“执行编辑”。

镜头6:“仍然还是学生”――组织作者,遍访专家学者

从学生到编辑,除了把昔日的学长和老师变成作者,关键是还要让他们信你的听你的,谈何容易?从此明白自己的工作,首先仍是做好一个学生。

  镜头7:“也有低谷”――前言被总编辑“斧正”

调研结束,《九十年代英语系列丛书》被送进了印厂。这套书的LOGO“风车”是李社长的“浪漫”主意,我在丛书前言中继续“浪漫主义”――“送您一轮风车,朋友!不是为了怀旧――新世纪的风迎面吹来。”结果被当时的老总编靳老师大幅删节,风格也百般矫正。于是郁闷不已。但是也懂得一个道理:心凉了,要自己再慢慢捂热。

让我们来看一看十八年前文采不俗的蔡总被前辈斧正的前言――

  “九十年代英语系列丛书”出版前言

送您一轮风车,朋友!不是为了怀旧――

九十年代,跨入下世纪的最后一级台阶,新世纪的风迎面吹来。这轮风车――新世纪的信使,将在您手中变幻成一轮轮多彩的旋律,为您的征程增添情趣;它乘风飞旋――热烈,执着,顽强,或许能为您的跋涉增添鼓舞和力量。

是故,我们这套系列丛书以风车为标记。

在国内英语界名家指导下,经过全面调查,深入研究以确定书目,由北京外国语学院等院校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进行编撰或译注,采用全新的编排设计、全新的风格,力求内容的实用和装潢的精美。我们把这套大型英语丛书作为跨世纪的礼物奉献给读者。

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说,做学问要经过三种境界。学好外语也不能例外。也许您时下正有一种“望尽天涯路”的迷惘与焦灼,也许您“衣带渐宽”,“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的目的是要设计一个多彩多姿的英语天地,通过大量阅读和实践,帮助您发展兴趣,开拓视野,改进方法,提高信心,比较顺利地渡入学习的第三种境界。我们相信,这套丛书是您感受英语、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实践英语的新世界。

由1993年的北外翻译学硕士到1996年英国斯特林大学出版学硕士再到2007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由34岁起任外研社总编辑到36岁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聪明人蔡剑峰却道出这么一句话:“知道得越多,才明白自己不知道的更多。”界入不惑之年的他自称这些年来身心紧张,内心惶恐;原因之一就是懂得了“外研社总编辑”这个岗位的涵义,它不是一把座椅,而是一张书桌。

“注定了我是要做学生的。我喜欢‘成长’这个词胜过‘成熟’;因为成长意味着学习,然后有进步。若问改革开放对外研社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是赋予了外研社新的观念和精神。我就是外研社‘不拘一格降人才’新观念的受益者。不论资排辈,使得年轻人崭露头角,拥有了自己的舞台。年轻则没有经验,只有学习;年轻则没有框框,勇于创新。故一种学习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一直让外研社保持着年轻充满着活力。现在,外研社要做一个大社,我希望仍将是――‘有容乃大’”,――蔡剑峰用这四个字结束了今天的访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