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拥抱战败》:何为“拥抱“?为什么“拥抱”?

2008-12-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洪波 我有话说

《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美]约翰・W・道尔著,胡博译,三联书店2008年9月第一版,59.00元

这是一部近70万言的史学专著,问世当年即获美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图书奖和美国历史学会

费正清奖(1800年以来亚洲历史杰出图书),翌年获普利策非虚构类作品奖和班克罗夫特奖(美外交领域最重要的学术奖)及美国图书馆学会著名图书奖。

这本书就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约翰・W・道尔于1999年出版的Embracing Defeat:Japan In The Wake Of World War Ⅱ,讨论的是日本战后几年内的历史,特别是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和塑造。

该书出版不久,本报即做过介绍,当时将书名译作《接受失败》。今年,该书有了中文译本,采用的书名是《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对于战败,日本是“接受”还是“拥抱”?那段历史对后来的日本有怎样的影响?……在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举行的研讨会上,相关学者作了深入讨论。

“‘拥抱’是这本书核心的概念,也是理解道尔学术思路的关键所在。”该书译者胡博女士说。胡博说,“拥抱”的基本含义是指用胳膊抱住对方,表示亲热;或者取其引申意,指欣然接受、高兴采纳。据她的统计,书中有14次提到了“拥抱”这个词,其中8次,显而易见可从拥抱的本意和引申义去理解,比如:第6页,“想象占领是一种双方的‘拥抱’”;第52页,“(日本)举国热烈拥抱美国人‘天降的礼物’的壮观场面”;第四章写到日本卖春妇对征服者的欢迎和热烈的拥抱……其余6次中,有5次是指拥抱民主,有1次是指拥抱革命。

胡博认为,“拥抱战败”这一书名有四层涵义。第一,道尔认为战后的日本和日本人对胜利者采取欢迎和拥抱的态度。他认为这与日本人的性格有关,一旦战败就欣然接受战败的事实。第二,战败后的日本从凶残的野蛮人转化为温顺的羔羊,这就导致美日关系之中,双方做假想式的男女关系的互动。第三,是指战败的日本热烈拥抱征服者所带来的所谓“天降的礼物”―民主、改革、非军事化等,这给日本带来了莫大的希望。在这层含义上,其实拥抱战败就意味着拥抱解放,拥抱新生。第四,道尔绝不仅仅是指日本拥抱战败,而是说日美双方共同拥抱战败。如果不了解胜利者和战败者如何共同拥抱战败,这种战后的日本模式就难以得以理解。在这种模式下,日本天皇被免除了所有的战争责任,诞生了不可思议的天皇式民主,日本的官僚体系得以延续并变得更为强大。日本保守派政府对战争缺乏深刻反省,这也正是美国在占领期间极力对抗共产主义阵营而留下的历史遗产。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崔世广则指出,日本人之所以可以拥抱战败,是与他们的国民性有关的。日本历史上并不只一次经历战败,大化革新就是因为战败,所以才大规模向中国学习,文化制度思想全盘从中国移植。第二次大规模拥抱战败,应该是明治维新前后。最开始,日本对西方的态度也是坚决攘夷,后来下关战败,日本意识到攘夷不可能,于是走向了倒幕维新,开始大规模学习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二战失败应该是日本的第三次战败。二战以后,明确接受战败的事实,努力从废墟中站立起来,恢复自己的实力,这是日本人在文化上很重要的特点,也是日本人思维方式很重要的特点。

“这本书,我几年前读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它非常重要,但这次重新读,我有新的发现,对其重要性有新的认识,”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院孙歌说,“最关键的是,道尔最初设定的读者,尽管他自己可能没说,应该是美国人。”

孙歌认为,道尔写作此书的用意主要在于,对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前后开始的远东政策作一次历史性的批判。为什么麦克阿瑟要在日本保留天皇制?二战之后的那几年,正是冷战格局逐步形成的时期,麦克阿瑟的考虑是,宁可要天皇制,也不要赤化的可能,不要共产主义的可能,为此,保留天皇制是有好处的。道尔关于东京审判的论述非常精彩。道尔并没有直接说东京审判不是一个合法的法律事件,但他说,这场审判是一个美国当事者也承认的表演。关于东京审判,我们不太能够说它是一个不太完整的审判,或者正义性不够强,或者说它代表了正义,我们很难用这个标准来判断,于是复杂性被呈现出来。这个复杂性道尔没有进一步展开,但他留下了一些暗示,他说东京审判留下一些种子,在战后漫长的时间里发芽了。

“道尔这本书其实要完成的任务不可能那么多,他只完成了一个任务,我认为他是要告诉美国人:1945年占领日本那件事我们做得实在非常缺少正义、缺少道德。他把这个东西给揭示了出来。我想这是这本书在美国受到重视的原因,”孙歌说,“正因此,这本书1999年一出版就获得了大奖,如果它问世于1960年代,不太可能得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