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左健:学术出版要增强时代感

2009-01-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吕慎 我有话说
一向在学术出版领域具有很强影响力的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延续了出版学术精品的传统优势。在出齐200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基础上,他们又开始了大型古籍整理工程《全清词》(全部完成达120册左右)的陆续出版。与此同时,他们将目光移向国际,引进出版了多丽丝・莱辛、南丁・戈迪默、玛格利特・阿特伍德、奥威尔
、毛姆、君特・格拉斯等国际知名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收入南京大学出版社的“精典文库”,意在打造一套历久弥新的引进版文化丛书。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左健告诉记者,南大社背靠南京大学丰厚的学术资源,在不少学科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品牌。比如在民国史领域,有《中华民国史》;在日本文化研究领域,南大社的“看东方:日本社会与文化译丛”是2008年的图书亮点,出版后广受赞誉;此外,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文化研究、法国文学等方面也聚集了学科精英。他认为,目前的学术出版虽然繁荣,但是应该要加强出版具有时代感的学术图书,多介绍最新的学术成果,多回答现实问题。在这方面,南大社着力打造了“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这套书侧重将学术出版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是一套以反映国外学术界、知识界、思想界关于当代进展为宗旨的西学译丛,目前已越来越显示其品牌效应。此外,南大社2009年还将与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联手,陆续出版《环境学系列专著》和《环境调控丛书》,这既是学术出版,同时也是非常有现实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丛书。

作为第二批高校出版社改革试点单位,南大社将在2009年迎来体制上的创新。左健认为,虽然大部分高校社实际上已经企业化了,但是经过改制彻底转变了企业身份和地位,对于高校出版社来说还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比如体制改革为提高编辑队伍的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而人才是发展的根本。改革带来了更加自主的用人机制、更加灵活的分配机制和流动机制,对于出版社挖掘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左健认为,出版业发展到今天,人才竞争是最关键的。我们还缺乏市场意识和应变能力都很强的人才,而要得到这样的人才并非易事,所以还得立足自身。为此,南大社制定并实施了“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将给更多的年轻人机会,在实践中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谈到2009年的工作,左健说,首先是改制的深入。改革解放了束缚企业手脚的条框,管理者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理直气壮和鲜明地表达自己在出版社改革发展方面的想法。而企业员工也有了更大的选择权和参与权,只要工作出色就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而这些都需要大家的观念进一步更新。2009年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要突出产品特色。做好包括传统思想文化在内的原创性学术书和引进版两大系列的学术图书,增强学术书籍的时代感和应用价值。在2008年各项业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2009年南大社计划深入整合社会资源,他们已经建立与企业的协作联盟,让出版的触角前移到经济活动的主体中,让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的企业管理和发展经验更好地转化为出版资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