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莞改革开放30年史记》以史诗品格征服读者

2009-02-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东方光芒――东莞改革开放30年史记》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精彩缩影和典型”,“东莞模式”为中国农村走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提供了什么样的经验。在《东方光芒――东莞改革开放30年史记》研讨会上,评论家雷达一语点出这部报告文学的突出价值。

《东方

光芒―东莞改革开放30年史记》是何建明和青年女作家朱子峡历时3年精心创作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从2006年到2008年,他们前后十余次奔波在北京和东莞之间,深入调查采访,成就了一部厚重之作。雷达认为,“这部书的成功经验在于,没有停留在一般性的罗列和讴歌改革成就上,也没有停留在大家已知的共性表象和大道理上,它突出了东莞的精神个性和因地制宜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大量生动独特鲜活的例证和个案,突出了东莞改革开放历程的艰巨性,丰富性,曲折性,从而达到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中国30年改革历程的认识作用。”

如何才能为纪念改革开放写出既有价值又能传世的好作品?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结合《东方光芒》表达出精辟见解:“这部作品的难度不仅在于对素材的占有要花去很大时间和精力,不仅在于能否真实准确地把掌握的信息传达出来,也不仅在于作家驾驭如此规模的作品时面临诸多挑战,最大的难度是,作家的胸襟和思想穿透力,作家对中国改革开放全局的宏观认识水平和具体解析能力,都必须有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作家思想和知识的储备还必须与文学表现力完美融合,这样才能赋予作品史诗的品格。”白描表示,这几年我们读过的不少报告文学是只有报告没有文学、只有客观材料不见作家真知灼见,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题材的写作上,共识性的说道和平庸化的表述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作家的思想火花被大量的材料湮灭,作家的艺术才情迷失在低标准的艺术追求中。与此相反,另一种现象也同时存在,即作家观念先行,鲜活丰富的现实生活被作家充当作阐释自己某种理念的说明材料,生活成为观念的注脚,作品缺乏生活质感,这些都无疑直接影响着报告文学魅力的展示和生命力的发挥。与此相比,《东方光芒》展现的是一种让我们感到振奋的景观,在这里,作家高迈的思想情怀和挺拔的艺术气质有机融合,思想灵魂的统辖与现实客观材料融会贯通,时代历史趋势与人物心理趋向相互映衬,从而构成了其艺术品质的极大丰富和艺术风格的鲜明独特。

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作家出版社、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和东莞文学艺术院联合举办,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陈建功、高洪波、张胜友,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部长王道平,东莞市文联主席林岳,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侯秀芬及部分作家、评论家出席了近日在京举行的这个研讨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