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说谎不说谎

2009-02-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杨小洲(本报书评人) 我有话说

《说谎》,[美]保罗・埃克曼著,邓伯宸译,三联书店2008年12月第一版,32.00元

 说谎这件事,以现代西方人的观念,是很重要的个人品德,因此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上,以“不

说谎”作为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古代伊索寓言里有则《狼来了》的故事,原来的标题便是《说谎的孩子》,这故事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孩子诚实处世的典范,编入儿童课习教材里让孩子们懂得诚实与说谎的意义,当知此为影响人生的事,不可小视。蒙田《论撒谎》说:“撒谎是该诅咒的恶行”,宣称“我们更该用火刑来惩罚谎言”,不过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列举出各种恶行的表现,并将人类恶行分类,依序是: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此为七宗罪。然并无说谎一项,看来说谎虽为恶行,终不到罪列,尚有余地保留。

美国人保罗・埃克曼所著《说谎》(Telling Lies)成书于1985年,迄今约有二十余年,但从作者书前《致谢》所谈此项研究之缘起,则早在四十五年前之1963年由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中心资助作者开展“非口语交流”,可见此册《说谎》是为作者潜心数十年研究得来,大有皓首穷经之苦。不过要以副标题“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来对《说谎》阐释,似乎不甚贴切,毕竟作者所研究《说谎》以学术为其宗旨,“我的工作本来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人们真正感受的线索,我对伪装感兴趣,但真正的挑战,却是要去发现隐瞒其下的真实情绪。”非“骗局指南”一类生活宝典,其意义不在揭穿,而在此则行为及心理在人生与生活里的现象表达,让读者懂得“我们既能说谎,也能诚实”的人性所在。是书共由十一章组成,作者在说谎的实境研究与模拟研究及混合研究上,解读心理与情绪的虚实。“我所写的此书,对于抓谎者的帮助应该远多于说谎者。”这话说得很有些模糊,大约是为副标题那句“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圆场,并非本书能力所及,其实这在作者研究的学术而言,也显得勉强。作者一句“检视说谎或说实话的方式与时机,将有助于理解很多人际之间的关系”才是全书的要义。

关于“说谎”,作者研究在“谎言、破绽与说谎线索”、“谎言何以穿帮”、“言辞、声音、身体行为与谎言”、“说谎的表情线索”、“陷阱与预防措施”、“公共领域的谎言”等范畴,强调表情及肢体语言亦为说谎的重要表达。“任何情绪都可以作为伪装以掩饰其他的情绪,而笑容则是其中最常用的。笑容可以掩盖任何的负面情绪――害怕、生气、忧伤、厌恶等等。笑容之所以好用,在于试图达成欺骗时,某些快乐的信息是不能缺少的。”因此说谎并非限于“说”,而在表述、表现和表达。“笑容之所以常被用来作为假面情绪,因为它是标准欢迎姿态的组成部分,是礼貌交往最惯用的表情。”所谓笑里藏刀也属于此。按照西方人的意识,说谎多属于政治家和军事战争所为,寻常百姓生活还以诚实为道德需要,并不提倡此种谋略与谎言。算来说谎的历史颇悠久,中国古代的谋略、兵法及三十六计,多以蒙骗为上策,兵不厌诈、暗渡陈仓等等,皆以“谎”为要领。这些距今三千余年前的诡计,在我们今天则被视作智慧,运用到人际关系与社会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使人与人之间充满欺诈,丧失信誉和赤诚相待的和睦邻里交往,说来不免令人感叹。

作者在书里列举二战时期希特勒欺诈的战例,以及盟军诺曼底登陆谎言,使说谎赋予邪恶与正义色彩。有趣的是,那位写《论扯淡》出名的美国人哈里・G・法兰克福另写有《论真实》的小册子,却没有对真实或者谎言给出定义,可想“真实”也难以用邪恶或正义来作简单划分。虽是谈论真实,书中却很少见到关于真实的精辟论述,惟“现实世界及其属性的真实存在,独立于我们意志的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我们无法改变事实,同样也不能凭借判断或欲念冲动改变事实的真实性”一句带有哲学口吻,余则多谈说谎,大约说谎的话题更资于闲聊也未可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曰:“噢,爱之意境在看似信任/若要爱得长久须默契不言/我对她扯淡她也对我装假/将错就错彼此以谎言相慰”则是将谎言定义在爱情最好的境界之中,这或是说谎不能至罪的理由。

但“有时掩饰情绪的确是说谎的主要目的”,基于此,说谎因素颇显复杂,一些关系的维系或政治体系的存续,亦赖于斯。作者在第一章《导言》所说:“谎言之于生活是如此普遍,它几乎涉及人类的一切事务,所以多予理解实属必要。”颇能道出说谎在生活中的无奈。此处不妨说一点个人感受:二月初家母离世,这之前我们隐瞒她患肺癌的真实病情约有二年的时间,原本以为这样会减少她情绪上的顾虑,未料在整理遗物时赫然发现病历就在她枕边,里面的诊断甚为详细。母亲一生行医为业,据此推想当早知自己的病患,却装出不知情来减轻儿女的压力,可见在情感上难免会有隐瞒与说谎的必要,而此等隐瞒与说谎关乎母亲对儿女的爱护与儿女对母亲的敬爱,用“善意欺骗”诠释这种行为,该是会心之语。按《说谎》书中所言,“某些谎言是无害的,甚至是人道的”,很可表明一些心迹。现在母亲已经离去,做儿女的藉此说出真相,只愿在母亲灵魂前,依旧还是诚实的孩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