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叫个“牛粪”就贱了吗?

2009-02-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解玺璋(文化评论家) 我有话说
春节期间,一种名叫“牛粪”的玩具在北京庙会上成了热卖品。牛粪者,取其牛年奋斗之意也。这种谐音畸变,语带双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其实是很普遍的,在广告语或时髦店铺的名字中尤其多见。

于是,有些文化的卫道者不愿意了,他们面红耳赤地站出来,要捍卫文化的尊严。他们斥责这种现象为“贱文化”,浅表化、低俗

化,是格调低下,以丑为美,是拿着庸俗当高雅。牛年奋斗这么高尚的词,怎么可以让“牛粪”来污染呢?但我以为,这种反应不过是社会文化心理潜隐紧张的一种表现罢了。百余年来,中国文化承担着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先是被要求为中国的落后挨打负责,现在又被赋予了民族复兴的重任,甚至拯救世界的希望。这种文化的紧张感,使得我们很难心平气和地面对来自民间的讽刺、幽默、调侃、戏说和搞笑,而往往将这种现象看作是一种敌意。

其实,牛奋因谐音变成“牛粪”真的算不了什么,顶多是博人一笑罢了,何来一贱之有?在这方面,先人们的气度似乎要比我们大得多,他们很懂得“修辞机趣”,并不故意“矜庄”。我的一个朋友,网名称三句半者,平生最恨“矜庄”,即他所谓端装者,端着和装着的简称是也。在今天的人看来,孔二先生或是“端装”的祖师爷,其实,他也曾有“前言戏之耳”之谑,并以双关之语拿学生的名字开涮。连佛祖释迦都“恐人言佛不知笑故”而常开口笑。《诗经》怕是经典中的经典了,开不得玩笑的,但它却提倡“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这是为什么呢?先人说过,有人见到经子古籍,“便端肃庄敬,鞠躬屏息,浑不省其亦有文字三昧耳”。

先人教训得很是。其实,将文化分为贵贱,已经很可笑了。而在“牛年奋斗”面前都要“端肃庄敬,鞠躬屏息”,恰恰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一种表现。我们的文化中缺少有力的讽刺,缺少喜剧、幽默、反讽、戏说、笑话、调侃之类,和近现代以来的文化不自信大有关联。各种世相摆在我们面前,应该允许有不同的表达,志士如屈原、贾谊,可能用来寄寓悲愤,老百姓却用为解颐捧腹之资。这只说明了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表达的方式也大相径庭,却并不说明谁高谁低,谁贵谁贱。

解玺璋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exizhang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