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带你了解宇宙和它“背后的故事”

2009-03-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莫欣 我有话说
满天星辰,浩渺宇宙,数千年来一直以其美丽与神秘吸引着好奇的人们。过去的一个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不仅得以一窥宇宙深处的盛景,更将科学研究的触角延伸至星辰闪亮外表的背后。人类的目光亦
随之不断拓展,今天,天文学家已经可以考量宇宙整体的诞生与演化。一个个惊人的发现,一张张绝美的天文照片,天文学的发展为我们展示着科学的力量。作为“哈佛大学出版社宇宙系列丛书”中最新推出的著作,威廉・沃勒和保罗・霍奇两位作者在《星系与星际边缘》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天文学界的最新进展。笔者在此姑且谈一下阅读本书的几点体会。

第一是组织合理。由于天文学涉及的信息量巨大,如何能在尽可能全方位介绍各方面成就的同时,还能够让受众读来无头绪纷杂之感,并最终获得一个完整的“宇宙观”,在身为天文学研究者的笔者看来,是一个很需要动脑筋的问题。两位作者的教育学和专业背景,在解决这一矛盾上无疑起到了很大作用。《星系与星际边缘》一书,以“星系”为切入点和贯穿全书的线索,从小到大,从恒星到星系团,从气体到尘埃云,将宇宙的方方面面都通过星系联系起来,读来毫无散乱之感,读罢也便对宇宙有了清晰的了解,这首先便是一个成功之处。

第二是“有理有据”。部分天文科普书籍,数据内容翔实,但理论讲解或者过于简短含糊,或干脆省去解释,虽也能让人增长知识,但很难让人获得深刻的认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另有一种情况,以解释科学道理为主,自然能够解答人们对宇宙的一些疑问,但是由于数据图像资料的欠缺,“理论联系实际”做得不够,人们点头称是的同时心里又难免多少有点不信服。《星系与星际边缘》一书值得称道的一点,在于其能够在列举数据图片的同时,把来龙去脉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比如,漩涡星系的旋臂,如果是由星系旋转产生,由于星系一直在旋转,旋臂应该越缠圈数越多,为何我们在目前所知的众多漩涡星系里没有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作者先给我们看一些漩涡星系的图片,我们会自己得到同样的疑问。接着,作者会告诉你,有一种解释可以很成功的解释旋臂的产生,它叫“密度波理论”,然后再把这一理论的思想娓娓道来。了解了理论,作者会讲解由该理论可以得到哪些预期――科学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预言能力;通过看书中列出的更多图片,读者对这一理论有了更深入认识的同时,对其可信性也自然有了自己的判断。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作者在讲述天文学研究方法上的不遗余力。从观测上的动力学方法到光谱学研究,再到理论研究中的量子物理学、广义相对论,作者都尽量去用浅显的语言解释清楚这些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虽说一本书远不足以使读者获知这些工具的用法,但至少因此有了可资查阅的线索,想必读者也更能体会到科学的另一种神奇:在地面上总结出来的物理规律,应用于广阔无垠的太空,应用于宇宙诞生之初那样遥远的过去,仍然会得到可以经得住观测考验的合理预测。而建立在这些牢固理论基础和观测结果之上的“现代宇宙学之谜”,也因此显得更为神秘和让人向往。比如,利用动力学方法对星系“称重”,发现星系的真实质量比发光部分大很多。这让原本对自己很有自信的人们很是迷茫:这些“暗物质”质量巨大,无处不在,我们却看不到!而更大的惊讶还在后面,人们通过对宇宙时空几何的测量,发现了另一种质量更大的物质,很有可能它在驱使着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这些匪夷所思的谜题,咋听起来很玄秘,似科幻不似科学,但相信阅读完本书,读者的这一猜疑会自然而然得到消除。

正因为有了这么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星系与星际边缘》一书值得对宇宙充满好奇,对现代天文学渴求了解的读者翻阅。笔者相信,认真读来,读者对宇宙的认识肯定会有一个广度和深度上的提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