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外研社“点读笔”成为新的产业生长点

2009-03-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陈香 我有话说
  本报讯 五一前后,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将会再次依托自己的拳头产品推出“功能强大”的点读图书。配套的点读笔轻点图书,不但能听到标准语音的单句朗读和全文朗读,而且还能进行翻译,甚至还有语法精解和大量补充讲解。更为奇妙的是,讲解补充还可以扩充升级,在网上把内容下载进点读笔后,一点“点读
书”中扩充升级的键,点读笔就会自动更新内容。到今年年底,外研社将拥有200多本“点读书”,“点读书已经成为外研社的一个新出版领域。”外研社社长助理、信息技术总监杨小虎如是表示。

据杨小虎介绍,早在2004、2005年的时候,外研社就已经开始接触“点读笔”市场,但真正出现是在2006年8月底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配合《汉语900句》的推广,外研社一周时间就把《汉语900句》的点读笔做出来了,效果也比较好。到现在,十几种语言的《汉语900句》全都可以配笔,配笔的套书量超过15000册。短短两年多,外研社的“点读书”也已经从一个项目扩展到一个出版领域,将近200本书的规模中,包括外研版的小学新课标英语教材(《英语》新标准)和教辅、《幼儿园英语》、《小鲤鱼历险记》系列、《歌曲歌谣集》、《新概念青少版》、《国家地理儿童百科》等,“我们把很多好的资源都开发成点读版了”。今年,外研社还将有五六十种“点读书”推出,而且每年会保持这样的进度。

现在,很多电视台在连续播放“点读机”广告,“点读机”与“点读笔”有什么不同呢?“点读笔和点读机功能相近,都是点读发声,但这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杨小虎说,其一,点读笔形状如笔,小巧便于携带;其二,点读机有个像大夹子的面板,能够实现和图书的定位,但由于板底下铺的全都是电路,“辐射相对而言要大一些,而点读笔是几乎可以忽略的”。其实,最关键的区别在于,“点读笔”必须与“点读书”配套,要在书上印出暗码来,没有暗码就无法转换为有声状态,也就是说,必须要通过出版社授权,是由出版社主导的“点读”市场;而点读机就不需要出版社的配合,买来一本书,把点读机一放,几个点的位置对好就可以发声,声音内容由生产点读机的硬件厂商自己录音就可以了。

进入点读书市场,外研社显然是有自己的考虑的。“点读笔的应用,除了幼教领域,就是外语教学最合适了。外语教育领域,我们的内容无疑是最多的,可以发挥优势,既可从教材切入,又有宽广的产品线做支撑――如果一支笔买来只能读几本书,那么笔的价值就不能完全发挥。”现在,只要购买一支与外研社点读书配套的点读笔,外研社将近200本“点读书”皆可点读。点读笔的定价是,低端的约300多元,高端的七八百元,“点读书”的定价与原来配光盘的图书相比,少则只多一两元,多则贵上六七元。

“做点读书花了很多人力,要重新排版,匹配声音,而且还要精细印刷。为了不影响阅读,图书上的底码肉眼是看不太清的,只能借助仪器。每次印刷,我们都专门派人去盯着,通常是好几天日夜连轴转。而且印厂的仪器、工人素质,包括管理水平,都会影响印刷质量。”

虽然点读笔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图书利润,但外研社并不准备专门涉足点读笔的生产环节,而是采取与硬件厂商合作的方式,厂商出笔,出硬件,进行销售,外研社出点读书。“各自的研发强项、渠道资源和影响力都不一样,还是专心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吧。”

其实,外研社还有着更为宏大的计划。“我们向一些小学赠送了点读笔、点读书和音箱。现在我们在做挂图和教鞭,教鞭一点挂图就可以发声,通过无线传到音箱,整个班都可以听到了。”这其实就是课堂教学解决方案的一种了。

现在,外研社最大的苦恼就是,“由于点读笔还不太为人知晓,把点读笔摆到书店的柜台去,却很少有人问津。在有的省会城市的书城,一天也卖不了一支。但是如果我们到学校去推广,买笔的人就很多”。杨小虎的呼吁是,希望有更多的出版社、更多的厂商加入到“点读笔”市场中来,把市场做大,让“点读笔”的概念深入人心。

“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整个教育行业,‘点读笔’有益也有趣,是有价值的产品;而对于饱受数字化时代冲击的传统出版业来说,‘点读笔’突破了传统图书形态、容量的限制,可以开出一片新天地来。”行业人士如是评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