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皇帝难当

2009-03-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皇帝怕了,妥协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很快,高力士等人被流放,李辅国算是出了一口恶气,至于孤苦伶仃的李隆基,管他死活。

李亨就这么毫无办法地看着,他心里也挺窝囊,几次发狠想宰了李辅国,又怕他手里的禁军,不敢。

就这么窝囊了十一个月,愤懑成疾的李隆基终于病故于大内,李亨也病倒了,这一对父子就这么栽倒在一个阉人的脚下。

 史思明本以为这次进军能顺当一点,当然,他料到了唐军不会轻易放弃陕西,但怎么都没想到,竟连河南都无法顺利占领,攻打河阳失败后,史思明与李光弼陷入拉锯战,闹腾了几个月后,史思明急了,干脆分兵,派大将李归仁进攻陕州。

他进攻陕州说到底就一个目的――调虎离山,争取把李光弼忽悠到陕西去,免得在这碍手碍脚。

但此时的唐政府早已不是安史之乱初期的样子了,听说叛军寇陕州,李亨令殿中监董秦为神策、陕西兵马总司令,对抗李归仁,为了使其卖力打仗,李亨还赐了个名字给董秦,叫“李忠臣”,让他一辈子为老李家当牛作马,还别说,这位董秦自打改了名字后,感恩戴德,智商暴涨,一口气和李归仁打了好几仗,仗仗赢,愣是打得李归仁没脾气。

可胜仗改变不了局势,此时的唐帝国,简直是一锅烂粥。

河南,李光弼、史思明尚处在鏖战中,谁也灭不了谁。

河北,大部为叛军掌握,政府军难插手。

陕西东部边境,李归仁和李忠臣以及神策兵马使卫伯玉也陷入拉锯战,乱七八糟打不出个所以然。

西部,领土几乎全部丢失,吐蕃、党项大军压境,什么安西北廷,都昔日风光不再,这也难怪,兵马都征调到内地了,边境无备,自然国土沦丧,说来不信,到乾元元年之后,吐蕃都打到陕西边上来了,再往里走,就到长安了。

南方,稍微好点儿,但也不是风平浪静,首先是荆州反了康楚元、张嘉延,赶走了刺史,好在政府军还行,不久就平了康楚元叛乱,但还没等高兴起来,却又反了张维瑾、曹?,然后是江淮等地物价飞涨,民间铸私钱成风,恶钱泛滥,通货膨胀,偏又逢大雨,饿殍遍野,死人无算,怎一个乱字了得。

总之一句话,东南西北全乱套,没一处好地方。

而史思明所管辖的河北更是完蛋,首先战乱频繁,人口大量死亡,生产力严重下降,其次,通货膨胀比唐政府管辖的地区还厉害,唐政府辖区内虽然也是恶钱遍地,但不管怎的还有人在管(虽然管不住),叛军辖区内却是无人管理此事,私钱满天飞,钱不值钱,这还不算,史思明政府带头乱铸钱,新钱名曰顺天,一钱,顶开元钱一百钱,百姓苦不堪言,物价奇贵,饿死无数,人相食。

战争带来的破坏力比战场上能看到的要大得多。

按下史思明不说,单说皇帝李亨,这么个四下着火八面冒烟的局面他也不愿看到,但他也没办法,过一日算一日吧,如今皇室衰微,大权旁落,宗室子孙均不成大器,各军只认军头,不认皇帝,所幸他们还在为李家卖命,这已经挺不错了,至于什么励精图治,还是等这段过了再说吧。

李亨本想就这么稳稳当当地过几天小日子,可谁成想,内部的麻烦又来了。

枪杆子里出政权,此时的皇帝既不知兵,也不懂战,枪杆子没有,兵荒马乱的又怎么去约束身边的人呢?

他约束不了,不但约束不了,还反受其制。

治他的人叫李辅国,此人是个太监,虽是太监,却是朝中第一号人物,只手遮天,无人敢惹。

第一号人物不是皇帝么?错了,是李辅国,李太监。

李辅国,男,原名李静忠,从小被割了命根子,归在高力士门下为奴,专管宫中的马匹牲畜,其人貌丑,识字,会做算术,和鱼朝恩一样,也属于精品太监范畴。

后来高力士看他管牲口管得好,便将他调入太子宫内,此时的李辅国,四十多岁了,如果就这么下去,恐怕到死那天,他也就是个牧牛放马的老奴才。

但多年以后,时运来了,安禄山造反了,唐玄宗自己跑去四川,把儿子留下打游击,当时单枪匹马的李亨真是恨死了老爹,患难时刻,隶属于东宫编制的李辅国出现了,他尽心竭力地照顾着李亨,直到一行人顺利到达西北,到达后,他又和那些个西北将领一样,拼命劝李亨称帝,鞍前马后忙活个不了,李亨终于被他感动了,日久见人心啊,如此落魄时期还有人这样追随,能不信任有加?

李辅国从此就做了火箭了,一家伙就当了元帅府行军司马,相当于政府军总参谋长。

李亨刚当皇帝时,李辅国还没改名字,仍叫李静忠,不久李亨便给他赐了名字――李护国,从名字可以看出,皇帝对他是有真情的,是非常信任的,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太子詹事,很显然,李亨认为这个老太监是个足以托付大事的人,既然当初能照顾好他,现在也必能照顾好他的儿子,但是辅佐太子的人是不能叫“护国”的,所以李亨又给他赐了个新名字――辅国。

万没料到,就是这么个“辅国”太监,让李亨好好窝囊了一把。

至德二年以后,李辅国的威势已无人可比,此公官至一品,位列三公,封国公爷,食五百户,万万人之上,兵权、政权在握,朝中遍布其党羽,俨然是站着的皇上,久而久之,李亨就有点被架空的味道了。

当时李辅国牛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有个中书舍人叫李揆,职位相当于宰相,每次见到李辅国,都是一边行父子大礼,一边嘴里嚷嚷:爹!

牛吧?还有更牛的,他一个太监,也要娶老婆。

其实那年月,有权有势的太监娶老婆并不罕见,如高力士,在开元初年也曾娶过一房,无非都是聋子耳朵摆设而已,说到底,就是争这么一口气,让正常人都看看,太监怎么啦?一样娶老婆!

可李辅国这口气可争得太大了,那不是一口气,简直是气球,他娶了退休在家的吏部侍郎的侄孙女。要知道那年月,再小的官,也是官,再过气的官员,那也是官员,那也是官宦人家,家里的姑娘们也算大家闺秀,嫁给一个太监做老婆?那得是什么样的太监呐。

所以李辅国混到上元元年(乾元三年四月改元),已经不是精品太监了,简直是无敌太监,就是当年的高力士没到这个程度,此时的李辅国不但官职显赫,手中还掌握着禁军。

无敌太监手握兵权,这就好比疯孩子玩刀――迟早出事儿。

不久,李辅国就和这帮子禁军混了个脸熟,大家兄弟哥们相称,打成一片,而那位皇帝李亨,由于久处深宫,脱离群众,成了光杆司令。

那么有了当兵的支持,李辅国就要收拾一个人了,谁呢?

李隆基。

李隆基,老得快掉渣了,一个太上皇,招谁惹谁了?

他没招谁,但他手下人招惹了,而且招惹了最不该招惹的李辅国,招惹了连宰相都张口喊他爹的李辅国。

李辅国,虽然识字、会算术,但出身低贱,特别是还当过高力士的手下,当初高力士横行宫内的时候,他还是个养马的小跟班呢,所以即便他做了元帅府参谋长,即便他当了国公爷,即便他成了一品大员,他在高力士的眼里,在李隆基的眼里,在李隆基身边人的眼里,他还是那个丑陋胆小只会养马骟牛的李辅国。

可他已经不是了。他是权臣李辅国。他要报复。

很快,李亨就收到了李辅国的报告:太上皇的社交活动频繁,原班人马陈玄礼、高力士等人日夜交接大臣,恐怕对陛下不利!

这招很厉害,旧君的存在无论如何都是新君的隐患,在皇位面前,在权力巅峰面前,没有父子兄弟,虽然表面上都会作秀,但心中的担忧自己清楚。

好在李亨这个人,还算老实,虽不精干,但也不十分昏聩,听了这话虽然有几分担心,但还是不忍心对老爹展开调查,便说我父亲一向慈祥,不能对他瞎猜。

李辅国说你爹慈祥,难道说他手下人就没有坏蛋么?

李亨问那你打算怎样?

李辅国大嘴一咧:让你爹搬家。

就冲这话,李亨就该一顿棒子把他擂死,可他没有,他忘不了颠沛流离时刻,这个死太监曾经帮过他,所以此时他只是摆摆手,不同意。

李辅国露出了本性,这只养肥了的狗,开始对着主人龇牙。

几天后,在李辅国的安排下,禁军将领逼宫,他们拥在皇宫,磕头号哭,一定要李亨答应,将老爹迁往深宫。李亨吓傻了,他知道这群武人惹不起,自从天宝十四年后,只要是带兵的,他都惹不起,谁叫他手里没兵呢?谁叫他不会带兵呢?谁叫李唐王室在部队眼里越来越不值钱呢?所以李亨吓坏了,但终究是从战乱年月过来的人,不一时,他就恢复了清醒,望着这群老粗,李亨突然有了办法,那就是――跟着他们一起哭。

接下来的场景很有趣,朝堂下,一群武将跪着哭,朝堂上,一个皇帝坐着哭,个个都死了爹娘般,下面的边哭边喊:答应我们吧。上面的边哭边摇头:不行啊。

朝廷成了这般样子,要是李世民在世非把他们都活剐了不可。

这次哭谏,李辅国还是没达到目的,李亨仍旧不愿意把老爹迁入深宫,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了,进了深宫,人都不见,还能活多久?李亨此时还算有点孝道。

于是,他擅自写了个诏书,令李隆基迁入大内。

可怜玄宗做皇帝四十余年,到头来落得个如此凄惨,为宦官所逼。

这一切怪谁呢?李隆基命该如此。

就在他无可奈何赶往大内深宫的时候,李辅国突然带着五百士卒全副武装拦住去路,大叫:皇帝请太上皇迁居大内!

这叫做凌辱,一种奴气十足的凌辱。

李隆基吓坏了,差点落马,关键时刻一个人保全了他的面子,那就是高力士,他大喝一声:李辅国何等无礼,你给我下马!

李辅国以为听错了,直到高力士再三要求他下马,他才下了马。

大小是皇帝他爹,面子总要给的。

之后高力士断喝:将士们各司其职去吧!

当兵的见李辅国都熊了,自然也就不逞能,立马跪下一片,山呼万岁。

不得不说,高力士的应急能力非常强,令人佩服。

但李隆基仍旧进了深宫,从此不见天日,身边的高力士、陈玄礼等人也被逐一调走。

在这件事上,李辅国自然难脱干系,但李亨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要知道,就算是矫召,但李亨可没死,他要是死命不让李隆基去大内,李辅国也不至于公开唱反调,但李亨实在过于懦弱,他怕李辅国,怕得要死,怕一个弄不好,禁军反了,当年马嵬驿之乱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实在是太怕这些当兵的人了。

皇帝怕了,妥协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很快,高力士等人被流放,李辅国算是出了一口恶气,至于孤苦伶仃的李隆基,管他死活。

李亨就这么毫无办法地看着,他心里也挺窝囊,几次发狠想宰了李辅国,又怕他手里的禁军,不敢。

就这么窝囊了十一个月,愤懑成疾的李隆基终于病故于大内,李亨也病倒了,这一对父子就这么栽倒在一个阉人的脚下。

(本文摘自《大唐百年开国・走向盛世卷》,张剑峰著,九州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定价:3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