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心血呵护生命

2009-04-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杨晓升 我有话说
作为职业编辑,从1984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20多年的编辑生涯让我有机会接触并结识各色各样、数不胜数的作者,这数不清的作者绝大多数都痴迷于文学、执著于写作,他们当中也不乏或经历坎坷、或穷且益坚矢志不渝者。然而,像马兰这样既热爱写作,又倾其心血与情感,用长达20多年的时间哺育、呵护、培养、引导自己心爱
的女儿一天天成长,并用心体验、专注观察、真实记录、生动描述而且准确地反映女儿成长历程的作者,我还是第一次遇到。马兰即将出版的《妈咪日记》,带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感动。

虽然我与马兰已经联系多年,但基本上是稿子和文字上的交往,甚至数年里连面都没有见过,尽管我们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我与马兰的第一次交往,是2004年她投给我所主编的《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的纪实稿子《一个中考学生家长的日记》,此前我与她并不认识。读稿的时候,开始并不抱希望的我却很快被稿子中中考生活真实的记录、生动的描述和真切的体验深深吸引。中考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百姓每年关注的热点之一,文中所描写的内容和所反映的问题,不但是百姓尤其是中考学生家长所感兴趣的,而且带有普遍意义,容易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我当即拍板,将稿子刊发在2004年第6期的《北京文学》(精彩阅读)上,很快被全国十几家报纸连载。三年之后的2007年,马兰又将其姊妹篇《高三,走在刀刃上的日子》投给了我,依然是以家长的视角关注其女儿,但这次写的是高考生活。我将其安排刊发在当年第11期的《北京文学》(精彩阅读)杂志上,此稿发表后也被数家报纸连载或选载。

我与马兰真正见面大约是2008年初,那时我除了任《北京文学》月刊社执行主编,还兼任着《北京纪事》杂志的社长和主编,马兰是我们聘请的特约编辑,那一天我组织《北京纪事》的全体编辑到位于昌平的天龙源温泉渡假村休息放松,并邀请特约编辑参加。

马兰也来了。她素面朝天,穿着朴素,话语不多。晚上我们在卡拉OK唱歌的时候,她也是金口难开,一句都不唱,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即使是那些不多的话语,她谈的也都是稿子和工作。我隐约感到,她的矜持,与她职业记者的身份和当我们特约编辑开展工作时的热情与活跃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虽然这次见了面,但马兰之于我,其实还是水中月、雾中花。

如果不是她将这本即将出版的《妈咪日记》发到我的电子邮箱,数次诚恳地要求我为她提提意见,我或许将永远不能了解真实的马兰。虽然书的第二、第三部分的内容是我熟悉并亲自编辑发表过的,但第一部分的内容却是我陌生的。读这部分的内容,我不但意外,并且长久地感动,这种感动陪伴我一直读完她所有文字乃全书。我之所以长时间感动,不仅仅是因为马兰那些我所熟悉的关于女儿成长历程的准确记录和真切体验,更在于她作为一位单亲母亲的艰辛、刚强、真诚、细心、专注与执著,尤其是她对自己女儿真挚博大的爱!

原来,马兰是单亲母亲啊!我终于理解了她外表的矜持与内心的执著、性格的恬静与工作的专注,她外表矜持、性格恬静的背后,包含着多少艰辛与付出;而她内心执著与工作专注的本身,又蕴涵着她身为女性的多少坚强。二十多年来,作为职业记者与单亲母亲,马兰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女儿,而且长时间专注地用心血追随并记录女儿成长的每一个脚印,她的工作是那么的出色、稿子又写得如此的真切动人,这对于她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

大凡写作者,或文字优美,或技巧娴熟,或感受新颖,或见解独特,或思想深刻,或情感真挚。在我看来,马兰的这部《妈咪日记》,优点主要不在于文字和技巧,而在于她对于生活和生命的忠诚与真诚,在于她对社会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捕捉。表面上看,她是在写自己作为母亲与女儿相伴的成长史,实则以小见大、以更亲切真实的视角揭示社会生活的真相。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她以对生命与生活的真诚和对女儿满腔的挚爱,忠实而逼真地记录着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从而及时、准确地揭示了当代中国教育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读来生动真切又耐人寻味。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兰不仅仅是在写女儿的成长史,更是在一个侧面写中国教育的历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