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民阅读我们无须悲观

2009-04-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为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促成全社会“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提出了2009年全民阅读活动行动计划的重点活动。

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的2009年全民阅读活动行动计划的重点活动,其活动覆盖之宽、涉及之广、考虑之周到,是过

去少见的。这让我对全民阅读有了更多的信心。

然而,让人对全民阅读不悲观的真正原因,在这些活动之外。

全民阅读,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永远不可能是所有人手头都捧起读物。常识告诉我们,在一个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青壮年文盲半文盲不断减少的国度,阅读的人不可能呈逐年减少趋势。而且,阅读也有一个阅读量多与少的问题,阅读多大的量算是阅读,并无一个确定的标准,谁能说读一本书就不是阅读?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已然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谁能否认,网络阅读、通过新媒体的阅读正在成为中国公民的一个阅读趋势?

去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展的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就显示:在文字媒体中,阅读率位居首位的是报纸(74.5%);排第二位的是杂志(50.0%);排第三位的是互联网(36.5%),然后才是图书(由2005年的48.7%降到34.7%)。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发现:阅读早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读图书是阅读,读报纸也是阅读;网络技术催生了一个强大的在线阅读群体,数字化阅读已上升为国人阅读的主要方式,传统纸质图书不再是人们阅读的惟一选择。中国人远离了全民阅读,不过是杞人之忧。

再者,与过去相比,我们一年出版的读物不仅量远多于过去,质也远高于过去,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一年的图书出版品种只有2万多种,而现在一年的出版物品种达到20多万种,遍街的书报亭和大小书店,每天川流不息于大小书店的人群,让我们没有理由得出结论,中国离全民阅读越来越远。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肯定,现在中国全民阅读的程度是历史上任何时期不可相比的。全民阅读,我们大可不必悲观。

真正引人忧虑的,是当下一部分人读不起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人因贫穷而依然在为温饱而奋斗,无钱买书、无闲暇读书;一方面是书价太高,让人买不起书。解决的思路,只能是两条:坚持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让更多的人有阅读的条件;照顾读不起书的人群,让他们有可能读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向地震灾区、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青少年捐赠图书的活动,在打工子弟学校、建筑工地等设立的“益民书屋”示范点为依托,组织进行知识竞赛、读书演讲、阅读征文、图书捐赠等系列活动值得称道。重庆市南岸区李北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