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9•11”事件的前世今生

2009-04-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士曾 我有话说

《巨塔杀机:基地组织与9・11之路》,[美]劳伦斯・赖特著,张鲲、蒋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35.00元

作为纪实文学,《巨塔杀机》给人们展示了“9・11”

事件的前世今生。除此以外,这么一部获得2007年普利策奖的作品,它也展示了纪实文学的作者“身份证”定位,即他(她)究竟是文学家,还是史学家?

《巨塔杀机》仿佛是惊悚小说的书名,它讲述的却是历史真实的一幕,有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许还会即将发生的。尽管这些不是故事,却比故事更生动。如果你是汤姆・克兰西作品的爱好者,你就会发现《巨塔杀机》这部纪实文学与《猎杀红十月号》等小说非常相似。例如:书中写道:

爆炸发生三天之后,美国特工高丁在内罗毕市外的一家破烂旅馆发现一个行迹可疑者。此人前额上有刚缝合的伤口,双手的绷带还在渗血,他口袋里的东西只有8张崭新的百元美钞。这个自称是经销坚果的青年商人本・拉希德,说自己来自也门。然而,他那异常整洁的裤子和磨损得厉害,脏污不堪的鞋,使美国联邦特工看出了破绽。原来此人正是美国大使馆爆炸案件的制造者奥瓦里。当时,他驾驶着那辆载有巨型爆炸物的丰田卡车,之所以没有开进大使馆院里更靠近大使馆建筑,造成更大的伤害,是这个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奥瓦里处于心理困惑之中:他无法判断自己在跳下车先朝院里扔了一颗眩晕手榴弹后,再将丰田卡车开进大使馆院里的人体炸弹行为,是殉教还是自杀?因为殉教者死后灵魂能升天国,而自杀者死后灵魂一定要入地狱。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奥瓦里扔了手榴弹后转身就逃,但是他没逃多远,爆炸就把他掀翻在地,他的衣服被炸得稀烂……

《巨塔杀机》中关于1987年本・拉登在阿富汗的“狮穴”营地,率领手下与阿富汗政府军队、苏联驻军的战斗经历,同样也描写得场景感十足。该书的文本里充溢着诸如此类小说中的精彩场景。除了场景,还有人物:基地组织的两名领导人本・拉登和艾曼・扎瓦希里的身世追述;他们的对手、美国联邦调查局反恐部门主管约翰・奥尼尔、沙特阿拉伯情报事务首脑图尔基・费萨尔王子的施展身手。这些故事情节极强的叙述,都依据来源确凿的真实材料,以至有人称《巨塔杀机》为“政治小说”。

《巨塔杀机》的作者、美国的劳伦斯・赖特在这本书的开卷伊始,就列出一幅地图,从地中海到波斯湾,亚洲、非洲和欧洲交界处的中东地理态势一览无遗。这里,正是基地组织诞生和发展之处;书的结尾,又有16页具有史料意义的图片,其中最后一张,正是被恐怖分子操纵飞机撞毁的世界贸易中心的废墟的照片。作者的叙述格局由此可见。他严谨地收集各种档案、录音,采访相关人员,于是,在他的笔下,四次中东战争的相继发生、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因果、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交往、美国和海湾战争的硝烟、中东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渐进主义的纵横交错等等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在《巨塔杀机》中,成为基地组织思想基础的逐渐形成和本・拉登恐怖主义势力日益张狂的生动背景,一一展现。他谴责恐怖主义制造“9・11”事件的惨无人道,但并不肆意丑化本・拉登等恐怖主义头目人物,而是根据可靠的资料,如实叙述,甚至可以说描绘了这些人物的家庭生活和经历。同样,《巨塔杀机》也没有一味颂扬美国情报部门有关人员在反恐怖主义斗争的努力,相反,它坦陈美国官场的弊病,是情报机构相互间的利益争斗,相互封锁信息,葬送了反恐怖主义斗争的预防机制,致使“9・11”惨剧的发生。

读《巨塔杀机》这书,你就会自然明白一位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家的职业定位:他(她)之笔触,必须小心地行走在文学和史学之间,拿捏的分寸感力求不偏不倚,犹如一位奔走在国际足坛赛场的资深裁判那样,决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写作中,文笔应该严谨,但是并非刻板;文字可以生动,可是排斥虚构;想象力的展示领域局限于真实的人物或事件,决不能随心所欲地天马行空;描写和叙述只是诱发思考的铺路石,深沉的思维力量方是不露面的真正主角;倘若不能启发读者的深度思绪,文本中的形象刻画不过是浮华的泡沫。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纪实文学的创作也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因为它那美妙的文学语言是无法脱离史实之桎梏的,如若不然,纪实文学则等同于小说了。

《巨塔杀机》的纪实具有独到之处的,是它对中东地区为何会成为恐怖主义萌发、孳生的温床所进行的探究。书中写道:在海湾地区,众多年轻人无所事事,“人们的娱乐消遣(电影、戏剧和音乐)不是处在监控之下,就是完全付之阙如;年轻男人不能与女性接触,因此也无法从中得到安慰,并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成年人不识字,失业率则在第三世界中居首。”愤怒、憎恨与屈辱,促使这些年轻人去寻找极端的出路。

基地组织的头目对这些看不到前途、娶不起老婆的年轻人讲“圣战者”的故事,以“殉教者”的光荣死亡诱惑他们。说什么:以身殉教者在临死前就可以看到自己已跻身天国;因为他的牺牲,他的家族中将有70名成员免受地狱之火的煎熬;贫穷的殉教者在天国将被授予镶嵌宝石的冠冕;有72名“深色眸子的天国美女,如秘藏的珍珠一般贞洁”相伴的闺中乐趣;她们还为他备下有肉食、瓜果和美酒的盛宴……如此描绘,邪恶地创造了一种对死亡的崇拜。它逐渐成为基地组织的精神鸦片。《巨塔杀机》由此也剖析恐怖主义制造“人体炸弹”的奥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