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时期多元化诗坛中政治抒情诗如何生存

2009-04-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政治抒情诗在今天的写作,是否已经逐渐成为过时的产物?政治抒情诗这一品种还有多大发展空间?还有没有受到欢迎的充足理由?它仅仅是在政治性纪念活动之际、重大政治事件发生之时,以备应景或配合之需而出现,还是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审美样式而存在?4月19日,在文艺报、中国作协创研部和四川
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梁平长诗《三十年河东》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政治抒情诗在今天的写作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政治抒情诗不好写,其原因有3方面。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说,一是容易简单地图解政治而变成政治读物,二是因为空洞无物变成政治口号,三是对政治抒情诗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仿佛作品一跟政治有关便低了一等。但是梁平的长诗,因为具有宏大的政治题材、清晰的时代脉络、灵动的诗意空间和质朴的诗意叙述等特点,既激情飞扬,又舒缓淡雅,让人感到他是在用心灵与政治交谈,用灵魂为政治歌唱。

如何保留政治抒情诗传统中的某些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力图革新和超越,以适应今天广大读者的需要,正是当今多元化的诗坛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我国政治抒情诗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50年代,涌现过不少今天读来仍然振奋人心的诗作。不可否认,受极左思潮影响,诗人不敢理直气壮地表达真实感受,不少作品比较空洞。但是,对这类作品的批评,不应变成今天对政治抒情诗本身的否弃。评论家雷达认为,在整个文化语境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诗人的身份、姿态、思想以至审美风尚都不得不变。“能否说真话,能否贴近现实,走向人民,强烈地表达人民的心声,已成为政治抒情诗能否受到欢迎的根本条件。要力戒标语口号化和图解政治概念,让诗回到诗,既葆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政治色彩,又诗意盎然,浩然大气,成为真正赏心悦目,荡人心魄的艺术品。”评论家吴秉杰说,“我们已经有了许多反映改革开放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品,为什么还需要诗歌去表现?”就因为从本体品质看,“现代史诗”其本质要求不是叙事,而是抒情。

伟大的时代需要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精品力作。但是,长期以来,较为传统和单一的政治抒情诗的表现方式,难以承担如今重大而丰富的时代主题。《诗刊》主编叶延滨认为,与那些更为形而上的文化史心灵史的诗作相比,梁平的这部作品更“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抒写时代精神,唱响了时代主旋律。《诗刊》编辑部主任林莽说,很多诗人没有个性,《三十年河东》则体现了作者本人的生命特色。梁平改变了政治抒情诗的语言方式,改变了拿架子端样子的旧模式,真正能随心所欲地表达。

评论家指出,《三十年河东》的写作显示了梁平构建现代史诗的一种抱负、雄心和能力。正如批评家吴思敬所说,梁平的《三十年河东》的写作是对20世纪中国诗人构建现代史诗努力的继承与延伸,无论就梁平个人创作还是就中国现代史诗的构建而言,都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尝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