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统一认识共谋发展

2009-04-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笑歌 我有话说
2009年3月,全国“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建设教学研讨会”分别在广州、武汉和大连召开,共有来自全国高校逾600位大学英语的教学负责人参与会议。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在新世纪为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举措。评选国家级精品课程,不仅能够促进本校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更可以通过课程内容上网并免费向公

众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但对于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来说,究竟什么是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如何参选,如何建设,却并不是非常清楚。主办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倾力组织这一系列会议的目的,正是为了集聚专家的观点和高校负责人的意见,统一认识,共谋发展。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秦秀白教授是2003国家教育部评选的首批“国家级教学名师”。他认为,精品课程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支持,大学外语教学应该提倡“人本主义”教学观,即强调学习和行为中“人”的因素。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可以通过讲演、考试甚至嘲弄等方式来支配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无所适从。秦老师呼吁,教师要尊重、关注和接纳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对学生具有移情性的理解。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而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能在于在适合社会需要的过程中开发人的潜能,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

全国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原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惠中教授就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做了专题讲座。他提出,我国大学生已经学了十几年英语,掌握了英语基本语法和一定的英语词汇,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口语能力比较弱,进一步发展听、说能力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英语教学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为四、六级考委会的原负责人,杨教授语重心长地指出,教学生应试技巧是没有用处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要防止浮躁和功利情绪,要教有实效,学有成效。

精品课程教学,需要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自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黄源深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束定芳教授,复旦大学的邱东林教授,南京大学的丁言仁教授分别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做了讲座。黄源深教授认为,目前大学生过分注重应试训练,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其实,大量的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而且,丰富的输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底蕴,对听力和口语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丁言仁教授从目前社会流行的以通俗本、普及本、精简本、口袋本以及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浅阅读”出发,指出现在很多英语学习者的误区:文凭、证书重于学识,英语学习满足于表层的听懂、读懂和简单的会话,缺少英语思辨能力和学术活动能力。他提出,大学生一定要加强英语写作训练,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写作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浅阅读”的怪圈,学会认真分析别人的观点,并能够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如何准备和申报精品课程也是高校学科带头人迫切希望了解的内容。本次会议还邀请到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李霄翔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的刘爱军院长和华南理工大学的韩金龙副院长就此方面的问题为参会代表答疑解惑。李霄翔教授除了是东南大学精品课程的主持人,本人也担任了全国精品课程的评委,他从评审的角度谈论了对精品课程的思考。北京邮电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都是第一批入选国家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高校,因此刘爱军和韩金龙老师所带来的经验和想法使大家深受启发。

精品课程还需要有精品教材为依托,以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因此,会议主办方还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的黄运亭教授,上海海事大学的王跃武老师,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的谭娅老师,分别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被教育部评为“精品教材”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综合教程》和《视听说教程》为基础,为大家上了生动的示范课。课程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称赞。

三天的会议充实而紧凑,用一位来自沈阳化工学院的代表的话说:“学术质量非常高”。会议主办方希望能通过高质量的讲座和深入的交流,传播大学英语教学的先进理念,倡导人文主义教学观,探索更科学和更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服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