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市热度走了拉什迪来了

2009-07-0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丁杨 我有话说

当河南农妇常秀峰的画作呈现在《梵高奶奶的世界》一书里,这位不曾读书识字,七十岁才拿起孙女的蜡笔画画的“梵高奶奶”连同她色彩明亮饱满的乡土题材作品有了打动更多人的可能,很难用专业绘画标准来评判欣赏她笔下的向日葵、老屋、飞鸟,可这不妨碍它们击中长久被都市烟尘包裹的内心,那么多“真正”的画家揣着画笔朝种种流派、主义狂奔,她却无心插柳般收获艺术的本真。不知道集艺术品收藏家和策展人于一身的法国人杰罗姆・桑斯是否看到过“梵高奶奶”的画作,现任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的他与中国当代艺术及艺术家结缘甚深,包含他对32位当代艺术家访谈的《对话中国》最近同时推出中英文版,颇为内行的人选界定与深入浅出的对答交流揭开当代艺术的神秘面纱,西方人看中国的独特视角亦带给中国读者一些启示。建筑是一门艺术,好的建筑师自然可算艺术家,比如美国人豪・鲍克斯,他在《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中以书信方式道出建筑的真义与设计之美、建筑师之魅,提供的不只是丰富的相关信息量,更是一种超越建筑范畴的思考方法。

中国的人际关系自古以来便异常复杂,复杂到成为一门一辈子也未必熟练掌握的学问,《礼物、关系学与国家》系广受国内学界关注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种,该书意在呈现1980年到1990年的中国内地的“关系”有何种姿态?怎样的影响?建立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以关系学的深度搭建起民族志的框架,这些赋予该书相当客观深入的学术水准。无论文化还是地域,日本与中国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很多方面,这个近邻却是我们最感陌生最少了解的,《日本的思想》是日本政治学者丸山真男的代表作,书中对日本国体、天皇制、思想信仰等近代思想史上的典型话题进行分析阐释,从中不难进一步了解日本国民性的由来。

历史是人创造的,承载、记录历史的方式颇多,从这层意义上,历史亦多少会有人为“加工”成分。《人民日报》资深记者袁?所著《社论串起来的历史》,选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该报社论为切入点,采访曾任该报评论部主任、副总编辑的范荣康(其亲历自50年代到90年期间该报社论撰写、批改等工作),范的口述记录与随后附上的社论原文相对照,再辅以袁?对社论所代表历史话题的解读、分析、史料整合的“回望历史”,颇多社论背后的别样“历史”在书中浮现。曾几何时,社论的文字力量对中国人社会生活影响远超其固有属性本身,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闻摄影作品对国人同样影响巨大,《红旗照相馆》说的便是“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作者晋永权系《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多年来对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特点潜心研究,搜集大量图文资料,这些为该书提供了丰富的原始素材支撑,书中展现的当年新闻摄影界乃至整个新闻界对新闻摄影“组织加工”、“摆布”的新闻真实、艺术效果的争论今天读来依旧发人深省。

近来坊间纪实、传记类图书颇多亮点,延续这一品类在书市的重要位置。《曹汝霖一生之回忆》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回忆录丛书”最新一种,该书早有港版行世,内地版问世适逢五四运动90周年,传主(作者)曹汝霖的特殊身份及第一手的回忆是该书最富可观之处,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一一登场、回放,极具史料价值。诗人柏桦的《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亦是港版在先,不过书中所涉历史年代及诗人群体显然对内地读者更贴近,从1962年作者的童年写起,一直贯穿到80年代直至90年代初期,既是柏桦个人的成长史、诗歌史,也是一代中国诗歌群体、先锋文学潮流的缩影。此外,新西兰学者布赖恩・博伊德的《纳博科夫传:俄罗斯时期》和由两位美国作者撰写的“首部桑塔格传记”《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因传主的分量和文本素质,均为值得一读的传记。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萨尔曼・拉什迪的文名因其传奇人生和多部震动世界文坛的力作丝毫不逊于格拉斯、帕慕克等诺奖得主,甚至由于他的重要著作始终未在内地出版而产生更大的好奇与期待,如今拉什迪终于“来了”,写于1983年的长篇小说《羞耻》中文简体版的引进只是个开始,出版方的计划还包括《摩尔人的最后叹息》、《她脚下的大地》、《愤怒》等等,甚至还有《午夜之子》,这位文学大师的文学面貌即将在中国读者心中越来越具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