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近距离接触高放教授

2009-07-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冯海燕 我有话说

认识高放教授已有3年多了,他淡泊人生,孜孜不倦求真探索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同时给我以莫大的教益。

2006年初秋,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一位友人带我去拜访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人民大学知名学者高

放教授。当我们走近北京东四十条著名的人大红楼教师宿舍时,面容清癯、精神矍铄的高放教授早已站在门口微笑着迎接我们。那温暖坦诚的笑容化解了我的紧张和拘谨,也开启了我们愉快的合作之门。

我们合作的第一部书稿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新论》。书中关于马克思主义部分的论述,都是高放教授在2006年前后发表的新作,特别是那篇《马克思中年为什么后悔结婚》,一经发表就在理论界引起震动。高放教授虽已年近八十,但却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当我对书中一段的出处和真实性表示怀疑时,他便马上拿来中英文两部书,引出这段研究的论述,让我对他超凡的记忆力深表敬佩。而此后他让我查找的一些书的详细书名和作者情况,更是证明了他卓越的记忆力。

接下来的审稿、校稿过程中,我也时时向高放教授求教,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坚持严谨治学,编辑出版时,对书中的错别字和年代的准确性,均是逐字逐句地审查修改,校稿出来后,还要再三核对。即便是书的封面设计,他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修改意见。即便在出版付印前的最后一刻,他又打来电话指出封面上中英文“社会主义”一词的选词词性不准确,并指出了正确用法。

2007年4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新论》正式出版,当我带着样书再去拜会高放教授时,他那卓绝的人生品质又再次打动了我――尽管是一位耄耋老人常年疾病缠身,但他没有一丝懈怠,总是充满了激情和干劲,至今他的新观点和研究成果仍不时发表在各种杂志上;在他简陋的居室里,堆叠着按年月摆放整齐的各种书刊和各种理论杂志。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每一个前来拜访的朋友,都展示出博大的胸怀,流露出慈爱的关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