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苏珊•桑塔格:一个偶像的诞生

2009-07-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陈增爵 我有话说

“桑塔格已成为无法逃避的品牌。”妇女们中的许多人是通过时尚界流行杂志的照片,或者从她的书封皮才对她有所了解,却没有看过她的书。尽管桑塔格对此生气,然而对这些女性而言,桑塔格就是她的形象、她那些抢眼的造型以及他人书籍封底上印着的她写的推荐语。

《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美]卡尔・罗利森著,[美]莉萨・帕多克著,姚君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29.00元

“她将女知识分子形象从着花呢服装与穿平跟鞋,转变到围飘逸围巾脚蹬黑色高帮靴上。她那性感的屁股和时尚的气息引诱着读过或没有读过其作品的男男女女。”

“她和我们大家一样,很小的时候,对于自己长大后想成为什么人有着种种矛盾的理想。她希望自己非常有名、非常富有、非常新颖、非常具有创新力,也非常先锋。”极少有人能够平衡好这些矛盾的欲望,她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员。

这个“她”是何方神圣?居然如此卓尔不群!

“她”就是苏珊・桑塔格。苏珊・桑塔格在文学、文化、摄影、电影、政论等领域具有开拓性的思考,她从思想到行为均领一时风骚。“美国公众的良心”、“坎普王后”、“文学界的美丽杀手”、“一个能把祖母的补丁缝制成漂亮被子的政论作家”,被诸如此类的种种头衔、称号簇拥的她,虽然不仅前人已谢世,可仍是当今世界文化领域绕不开的话题。

《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作为她的首部传记,而且出版时她尚在世,自然会褒贬不一。然而,它却获得她的认可。本文起首两段引文就出自此书,可见此书作者的不凡文笔。

苏珊・桑塔格是个人物,而且是位知识界偶像人物。美貌和智慧使她粲然如明星,个性“各色”又鲜明,让她与她备受争议的性取向一样惹人注目。例如她创立了对作品的分析,不应仅仅痴迷于内容,还得重视风格和形式的评判框架,惹得那些自以为是,头脑严密,一贯充当文学警察的评论家大光其火又无可奈何;她一袭黑衣和靴子的衣着,性感却不风骚的形象;她31岁在《小姐》杂志获奖时那幅浓妆艳抹倚靠一面白墙的照片,似乎以摄影模特挑逗“作家”的思维定式;她在惯常以文雅氛围著称的社交聚会中故意表现的歹徒作风――将一支香烟撂在客厅的地毯上,一抬脚将它碾灭。为如此人物撰写传记并非易事。倘若过多描写她出众个性、独断行径,不免放任明星的八卦花絮泛滥,生生掩埋了她睿智的思维光芒。如果专注阐述她的政论、文学、艺术等学术著作,回避她人生的情感追求,又会泯灭她作为性情中人的鲜活,将血肉之躯僵化成泥塑木雕。

《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的作者、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学院教授卡尔・罗利森和他的妻子莉萨夫妇俩,从把握传主的著作出版档案入手,又在三年中亲历了桑塔格作为主要讲演人活动的许多现场,于是,既有理性的思考感悟,又有感性的耳濡目染。凭着如此扎实的底气,传记的作者驾驭文字,灵动地游弋在传主的生活行踪与思维结晶之间,一如苏珊・桑塔格的人生步履在美貌和智慧之间那样,力求平衡的行走。

就是这样的叙述格局,让《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给予人们如入山阴道上的欣喜:有走马看花的匆匆步速,又有从容观景的留连忘返。赞叹、仰慕、惊讶与窥探名人隐私欲望得到满足的快感相伴相随。人们可以看到苏珊・桑塔格人生的不同阶段,她的父母、她的童年、《居里夫人传》和《小妇人》给少女时代的她开启了使命感……

在哈佛大学攻读哲学硕士时的苏珊・桑塔格身穿褐色仿麂皮夹克、一头长发飘逸,她埋怨同桌女生在听课笔记边上写购物单的习惯,恼火庸常的东西侵入思想领地。

离婚后的苏珊・桑塔格要闯事业,谈恋爱。她与儿子戴维生活在“令人愉悦的邋遢”之中,她不给他做饭,只给他“热饭”,但带他去听关于精神病的讲座,去听音乐会,去参加聚会。她甚至带着九岁的儿子去古巴考察革命文化。

从小说《恩主》的出版,苏珊・桑塔格开始进入与男人平等竞争的世界,作为一个在历史中寻求自己位置的女性,她对男人女人都是直截了当、娇媚动人,绝不低三下四。

为女性人物写传,最难以避免的就是传主的情感经历了。文学作品中,女性的情感犹如纤细敏锐的琴弦,作者的文笔倘若能描摹她心弦的颤动,记录下境遇遭际对心弦每一次抚、拂、拨、挑,引发她情感的波澜。她的欢乐、伤感、悲哀、痛苦、嗔怒、怨恨,亦一一袒呈“裸露”。写实的传记在这点上往往不如虚构的小说,为尊者讳,已成通例。可喜的是《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却毫无顾忌,以真实为底线,书写“裸露”状态的传主,包括她的性取向。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中译本中还有多幅传主及与传主有关人物的照片,可以说是以形象的生动注释着传记的真实。

苏珊・桑塔格的睿智思想、政论卓见和非凡胆识,通过她的著作,以及她对越南、古巴、中东地区和萨拉热窝的访问和演讲,展现于世间。作为一位同时拥有智慧和美貌的女性作家,她同样关注形象,如此,才有《论摄影》和她对电影等艺术领域的涉及与评论,女性的爱美天性也使她注重自身的衣着容貌。《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不吝笔墨,力求不置偏废地对传主的作品和行为同时浓墨重彩。

该书的描写又启发思索。例如书中写道:“苏珊・桑塔格献给美国文化的一大礼物是告诉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思想界。”她的《恩主》出版时,整个的封底是她的照片。这张照片“像是来自一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具有宿命论色彩的法国影片。她化了妆,突出了她丰满的双唇、深沉的黑眸子和眉毛。在特写中,她双眼圆睁,目光专注。挺直的姿势显示出她的警觉。”

“桑塔格已成为无法逃避的品牌。”妇女们中的许多人是通过时尚界流行杂志的照片,或者从她的书封皮才对她有所了解,却没有看过她的书。尽管桑塔格对此生气,然而对这些女性而言,桑塔格就是她的形象、她那些抢眼的造型以及他人书籍封底上印着的她写的推荐语。

这些叙述,书写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近五十年间欧美文化领域的发展变幻,文学被娱乐、时尚的纵情声色所裹挟,文化遭遇商业的暧昧诱惑,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交锋,如此种种,都有如实描摹的细节。所以翻阅这部个人传记,又如同读一部浓缩的欧美断代文化史,趣味盎然又颇有思辨气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