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在“湿”的未来中生存

2009-07-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郑杨 我有话说

《未来是湿的》,[美]克莱・舍基著,胡泳、沈满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39.80元

聪明人就是可爱,就算他们做了不相干的事,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未来是湿的》这本书的英

文原名是《Here Comes Everybody》,译者翻译成《未来是湿的》,有读者认为不好理解,甚至有跟风炒作之嫌,我恰恰觉得这书名翻译得好。

未来怎么会是湿的呢?译者实际上是引入和倡导了一个新概念。未来是湿的,因为创造未来的人是活的。湿的东西,是处于生命状态的东西。未来的社会是网络社会,而在网络语言中,“湿件”一词常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的人,由鲁迪・卢克(Rudy Rucker)1988年在他的科幻小说《湿件》中明确提出。在小说中,“湿件”被用以指中枢神经系统(CNS)和人类的大脑,是相对于软件(带有编码化知识)和硬件(机器)而言的。在《未来是湿的》的这本书中,作者克莱・舍基向读者描述了一种后现代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可能每个人都加入过,但是你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和所释放出的能量。

在当下以及未来,人与人之间可以仅凭一种魅力,相互吸引,相互组合。就像日常生活中那样自然联系,凭感情、缘分、兴趣快速聚散。而不是像企业或其他组织靠正式制度强制性组合在一起。这是一个组织日常生活化,用克莱・舍基的话说叫“大规模的业余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是一个一个具体的、感性的、当下的、多元化的人,他们之间的组织是一种基于话语的、临时的、短期的、当下的组合,而不是一种长期契约。传统时代的组织是基于长期契约而存在的,这种缔约方式所要节省的交易费用,在组织大规模业余化时代湿乎乎的润滑关系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种组织可以集中办大事的资源,可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前现代的组织,是按硬件的方式组织的;现代的组织,是按软件的方式组织的;后现代的组织是按湿件的方式组织的。因此未来是湿的。

书名虽然有点抽象,其实没什么可难理解的。只不过译者在序言中为了解释清楚这个“湿”的概念,拉扯了很多其他的概念,所以把读者越绕越糊涂了。在书中克莱・舍基反复强调的是利用互联网构建群体的重要意义。为此,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位名叫伊凡娜的美国妇女丢掉了手机,但她征召了一群志愿者进行“人肉搜索”,最后将手机从盗窃者手中夺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数不胜数的相似事件。比如著名的“周老虎”事件,最关键的转折点,是一名网友说自家的年画和“周老虎”非常相像,继而引爆网友技术分析和热议、年画生产厂家和年画作者纷纷现身、网友呼吁二次鉴定的热潮。这些公众事件当然不是来自草根的随兴狂欢,而是显示着一种未来的变革力量!

实际上,克莱・舍基对未来组织形式的规律性探究,已经打破了经济学中固有的科斯定理。当人们谈到组织或企业时,总免不了要提到“科斯定理”。科斯认为,在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以降低某些交易成本,这也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的理由。换句话说,每个市场交易都有交易成本,企业或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这种交易成本。但所有企业或组织都生活在某种矛盾之中:它们存在是为了利用群体的努力,但它们的某些资源又为了引导这些努力而慢慢流失。人们可以将此称为“机构困境”。不仅管理资源本身占用资源,并且管理上难题的增长速度比机构规模更快。当一个组织成长非常快就可能触碰到“科斯天花板”,超出这一标准的机构形式就不再管用。例如,历经无数次并购而形成的通用汽车帝国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科斯天花板”。克莱・舍基说,具有松散结构的群体,可以出于非营利目的、不受管理层指挥而完成异常复杂的工作,例如,编写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创造一个新的操作系统(Linux)。而完成这一些的工具和平台是那么地易得,交易成本不是缓和下降,而是突然瓦解了。这种组织不在科斯定理规定的范畴之内,是一种新的市场活动方式。在《未来是湿的》一书中,作者把这种行为和活动看作是落到了科斯理论的地板底下。

面对这种新的组织力量企业该如何面对呢?有的企业选择去适应,例如宝洁更多地运用外部的资源来实现“开放式创新”,打破了人员规模的局限;电子消费行业巨头百思买(BestBuy)旗下的服务公司奇客小分队(GeekSquad),通过网上协作设计产品,有时依靠电脑游戏沟通业务,从而有效降低了协调成本。电子商务巨头Zappos的1600名员工中有相当多的人都是Twitter的忠实用户,他们的朋友,同事以及顾客在任何时刻都能通过此了解他们的最新信息,这可能是另一种意义的“无边界组织”。但也有许多企业在变革中显得手足无措,这些企业未来的命运可以想见。

社会生活的高度可见性和可搜索性意味着,喜好相同的人们更容易找到对方、聚集起来并互相影响。对于个人来说,通过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维基百科等新型工具,强化了群体交流,生活更丰富多彩了。而对于生存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信息越来越对称的时代的企业来说,商业模式也必须发生改变。这方面克莱・舍基着墨不多,我觉得可以把大前研一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和王建国的《1P理论》找来阅读。了解未来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这两本书对于企业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尤其是《1P理论》,它提出在商品价格低于平均生产成本甚至零价格销售时,企业依然可以取得高额利润。这是由于在经营活动中,一个从生产厂商到消费者的线性结构被打破了,这个链条上加入了无数个原本不相关的第三方,他们为成本买单,也获得了自己的利益。

这让我想起《未来是湿的》作者舍基的一个比喻:几个饥饿士兵来到一个村庄,只有一口空锅。村民们不愿给他们吃的。于是,士兵们在锅里添满水,扔进一块石头,在村前架火煮起来。一个村民感到好奇,就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士兵回答他们在煮一锅“石头汤”,它将十分美味,虽然还欠缺一点配菜。这个村民不在乎那一点点配菜,他就帮了士兵这个忙。另一位村民路过,也问士兵怎么回事,士兵再次说这锅石头汤还欠缺点调料才能真正美妙无比,于是他们又获得了调料。这样,更多的村民贡献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最终,大家真的喝上了好喝而有营养的石头汤。

在网络时代,经济特征不是线性而是网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边界分明的,企业合作对象和竞争对手都需要重新定义。竞争趋势将会改变,没有一方受损,合作共赢将代替残酷血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