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莫疏漏了考生考后的心理问题

2009-07-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江苏如东 杨红兵 我有话说
今年的高考已尘埃落定,从考试结束到录取工作终结这段时间,往往是许多考生心理问题的“井喷”期,家长、学校、社会,都应密切关注考生考后的心理健康。

高考前考生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心理状态还是可控的。高考一旦结束,考生卸掉了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反倒容易失控。

“据一项统计,成绩公布后,大约有60%-70%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症,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

考生原所在学校后续心理疏导工作责无旁贷,高考前学校心理辅导很重视,一边要求班主任和每一个考生交流,任课老师协助做好工作,一边又请来专家进行心理辅导。高考一结束,学校中心工作转移到新高三。要知道高三真正结束是录取完成,考生考试后的心理调节,学校理应高度重视,建立高三班主任心理辅导网络,密切关注考生,譬如开通电话热线、发送短信、家访沟通、开展文体活动、短线旅游等。让学校与考生共渡这一心理难关。

社会要营造考后平和气氛,切忌一些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炒作高考试卷、答案,笔者认为高考答案最好与分数同步公布。社会相关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大对学校考后后续的工作的检查和考评,积极推进心理干预队伍的建设,加大心理人才培训的力度和宽度。

考生的家长,更要关心自己孩子考后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家长在考前和考中都尽力为孩子着想,做好后勤服务。考后,他们只关注“能考多少分”、“??考了多少分”这些问题上。有的家长甚至流露出失望的情绪。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受无形的压力。家长首先应调整好心态,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充分信任子女,无论成绩如何,孩子始终是父母心目中最优秀的。引导孩子坦然面对失败,重树生活的信心。对于过于沉迷于网络、酗酒和打游戏等放纵生活,家长应进行正确的引导。还可适当安排孩子的考后生活,如出去郊游、散步、看场电影等等。

考生的自我调节是关键。考生应正确评估自己,过高或过低都不客观,心理上的反差会使自己无所适从。有时考生要有一点阿Q精神,考后失利不忘对自己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不是决定人生的唯一途径”。重拾兴趣也是考生自我调节的有效方式,比如看些文艺类书籍、听音乐、看电视、打打球等,借此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以缓解。每一位考生在分数公布前最好预设一下自己的分数,比较理想的,可以畅想即将来临的大学新生活如何度过?预计考砸了的,也要让自己坚强起来,面对现实,选择新的适应自己发展的方向。

寒窗十二载,相信处于心理“井喷”期的考生,在补修心理调节课后,会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